狄仁杰赶到时,尸体已被初步安置在担架上。孙乾的死状,让见惯生死的李元芳都眉头紧锁——他双目圆睁,口唇微张,面色呈现出一种与陈远博士极其相似的青紫色!身上衣衫完整,无任何明显外伤,也无挣扎搏斗痕迹。唯一异常的是,他怀中鼓鼓囊囊。
狄仁杰亲自检查,从孙乾贴身的暗袋里,掏出了一叠厚厚的、数额惊人的银票!粗略估计,不下万贯之巨!银票崭新,来源不明。
“面色青紫,口鼻无异物,无外伤…”狄仁杰目光沉凝,这症状与陈远何其相似!他立刻命随行仵作进行更深层次的勘验。细如牛毛的银针探入喉部、胃部…银针拔出后,在烛光下,针尖呈现出一种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幽蓝色泽!
“恩相!针变色了!”仵作惊呼。
“与陈远体内残留之物同源!”狄仁杰心下一沉,“又是那种未知的奇毒!”只是孙乾体内残留的量似乎更少,发作更快,故未留下陈远指甲缝里那种金漆痕迹。他身上的巨额银票,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灼烧着狄仁杰的神经——这极可能是参与舞弊所得的赃款!
第三滴血:狂生落水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举子们聚集的客栈、酒肆间疯狂传播。关于“榜单索命”的流言甚嚣尘上。就在这人心惶惶之际,第三个名字被死亡勾去。
一位名叫张俨的举子,性情狂放不羁,考前曾因不满考场规则,当众大声质疑礼部官员“循私不公”,言辞激烈,引起不小风波。他被人发现漂浮在天津桥下的洛河水中。打捞上来时,早已气绝多时。官府初步勘验,结论是“醉酒失足落水溺亡”。其平日确实好酒,被发现时岸边也确实有散落的酒壶。
狄仁杰闻讯,立刻带人前往。他仔细查看了尸体和岸边痕迹。死者口鼻有蕈状泡沫,确系溺亡特征。但狄仁杰敏锐地发现,死者鞋底沾着的河岸淤泥中,混着几粒非常细小、棱角尖锐的青灰色碎石。而这种碎石,在张俨“失足”落水的那段平缓、泥泞的河岸边,根本不存在!附近只有下游数百步外一处正在修缮的石驳岸,才有这种碎石!
“他是被人从有碎石的地方推下去的!”李元芳立刻明白了狄仁杰的暗示,咬牙道,“伪装成醉酒失足!”
三起死亡,看似方式各异(自缢、暴毙、溺亡),地点分散(客栈、暗巷、河边),却像三根冰冷的毒刺,狠狠扎在狄仁杰的心上。
狄府书房,灯火彻夜未熄。三份案卷摊在巨大的书案上。
“恩相,”李元芳指着案卷,声音因愤怒和寒意而有些沙哑,“赵铭,寒门才子,与陈远博士过从甚密,曾向陈远请教经义,极可能是陈远发现的舞弊知情者!孙乾,来历不明却才情突显,身怀巨款,极可能是舞弊的参与者、获利者!张俨,狂生,考前当众质疑科举不公,是潜在的揭露者!他们…他们三人,都是本届春闱中表现优异、极有可能金榜题名的人!”
狄仁杰站在窗前,背对着烛光,身影显得格外高大而沉重。窗外的夜色浓得化不开,如同那深不见底的阴谋。
“不错。”狄仁杰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一种洞悉了恐怖真相的疲惫与冰冷,“无论知情者、参与者,还是潜在的揭露者…只要他们‘可能’上榜,或者说,只要他们的存在对那份即将公布的‘名单’构成威胁——无论是威胁到名单的‘真实性’暴露,还是威胁到名单上某些‘特殊人物’的安全——他们就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