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们进入了一个极其广阔的空间。与其说是一个房间,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洞穴,或者一个倒扣的碗。整个半球形的穹顶,竟是一整块无缝的巨型曲面屏幕!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整个智能农业区的壮阔景象,仿佛上帝之眼俯瞰着大地。
我屏住了呼吸。脚下是透明的强化玻璃地板,低头看去,下方更深层的地方,无数闪烁着各色指示灯的复杂机器阵列正在无声运转,粗细不一的管线如同钢铁的血管和神经,延伸到屏幕所显示的“大地”深处。空气里弥漫着细微的电流嗡鸣和机器散热产生的特殊气味。
“爸,欢迎来到‘大地之脑’!”启明的声音带着一种朝圣般的激动,在这宏大的空间里回荡。他引着我走向中央控制台。那里如同星舰的舰桥,十几名穿着同样深蓝色制服的技术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面前悬浮的光屏,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操作。控制台正前方,是整个穹顶巨幕的核心焦点。
屏幕上,被巨大透明穹顶覆盖的广袤“农田”一览无余。没有田埂,没有阡陌,只有一片片巨大、规整得如同几何图案的色块区域,分别种植着不同作物。金黄的麦浪(虽然那颜色均匀得有些不自然)、翠绿的稻苗、深紫的葡萄藤架……一切都呈现出一种超乎想象的整齐和洁净。
真正震撼的,是那些在田间“劳作”的机器。它们形态各异,动作精准得如同钟表。有蜘蛛般多足的精密机器人,在葡萄架间快速移动,机械臂灵活地修剪枝叶、检查果实的成熟度;有圆盘状的装置贴着地面滑行,细密的金属探针插入土壤,瞬间完成取样和分析;更多的是一种履带式的、结构复杂的联合体,它们游弋在麦田间,顶端伸出的长长“触须”喷洒出极其细微的雾状水汽或营养液,在阳光下折射出微小的彩虹。一切都是静默的,高效的,带着一种冰冷的秩序感。
“看那边!”启明指向麦田区域边缘的一个巨大金属结构,像一座小型堡垒,“那是我们的‘丰收女神’原型机!全自动收割、脱粒、烘干、打包一体!效率是传统收割的百倍以上!”他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虚点几下,麦田区域的光影被迅速拉近放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在每一株茁壮的麦穗根部,土壤表面似乎覆盖着一层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银色光点,如同给大地铺了一层流动的薄纱。
“这就是我们最核心的突破之一——纳米集群灌溉与营养管理系统!”启明的语气充满了创造者的自豪,“数以亿计的智能纳米机器人,按照预设的程序,精准地活动在每一寸土壤中。它们实时监测每株作物的水肥需求,直接从深层管道汲取调配好的营养液,通过根系直接输送给植株。同时,它们还能清理杂草根系分泌物,疏松土壤结构,甚至能精确灭杀害虫虫卵!真正的点对点、按需供给!告别了大水漫灌的浪费,告别了农药的残留!爸,您看,”他兴奋地转向我,眼睛闪闪发亮,“这,才是农业的未来!这才是我们这代人该做的事!干净!高效!可控!”
他拿起控制台边一个密封的透明小盒子,里面装着几粒饱满得惊人的麦粒。他打开盒子,取出一粒递给我:“尝尝!爸!这就是‘未来一号’的成果!看看这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