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迟疑地接过那粒麦子。它比我记忆中的任何一粒麦子都要饱满、圆润,表皮呈现出一种过于完美的金黄色,在控制室柔和的光线下,隐隐泛着一层难以言喻的、类似金属的光泽。这光泽让我心头莫名地一跳。我把它凑近鼻子,没有熟悉的、阳光晒透后的麦香,只有一种极其清淡的、近乎无味的洁净气息。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它放进了嘴里,小心地用仅存的几颗好牙咬开。
口感……很奇怪。粉质细腻得过分,缺乏麦子特有的那种粗粝感和嚼劲。味道更是寡淡,几乎没有任何谷物天然的甜香,只有一种纯净的、淀粉的质感。它像一件精密的工业制品,完美,却失去了生命本身该有的温度和味道。我慢慢咀嚼着,那奇异的金属光泽仿佛还在舌尖残留,一丝难以察觉的、冰冷的异样感顺着喉咙滑下。
“怎么样?”启明期待地看着我,像一个等待夸奖的孩子。
我沉默了片刻,将那点寡淡的粉末咽下,目光再次投向穹顶巨幕上那片金黄的、被无数冰冷机器精密“照料”着的麦田。那均匀到不自然的色泽,那覆盖在土壤表面的、流动的银色薄纱……都让我感到一种深埋于心的不安。
“是……挺好。”我最终只吐出两个干巴巴的字,避开了儿子灼热的目光,转身望向屏幕深处那片沉默的、被无形之力掌控着的田野。这“未来”的粮食,完美得像标本,却尝不出土地的魂。
日子在新城这个巨大的、精密运转的机器里一天天滑过,平滑得没有一丝褶皱,也冰冷得没有一丝暖意。我像一颗被强行嵌入陌生齿轮的沙粒,格格不入。智能手环忠实地提醒着我每日的“活动”:去社区中心参与“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是观看关于新城伟大成就的影片),去指定区域领取配给的合成营养餐(味道千篇一律),在限定的“生态体验区”散步(那里种植着不会结果的观赏植物,空气中喷洒着模拟森林气味的香氛)。
每一次走出居住的塔楼,那道高耸入云、隔绝一切的金属边界墙,都像一道巨大的伤疤,横亘在视野的边缘。它冰冷,沉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失去的一切,提醒着我与过去的彻底割裂。老李头,还有几个同样被“请”进来的老伙计,偶尔会在生态区的长椅上碰见。大家都没什么话,眼神空洞地望着那些假山流水和永不凋谢的塑料花,偶尔叹口气,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这“完美”的秩序。我们成了这座未来之城里,一群沉默的、不合时宜的活化石。
启明依旧很忙,像一枚高速旋转的陀螺,被“大地之脑”和“丰收女神”项目紧紧吸附着。他偶尔会抽空来看我,带着那种标志性的、混合着疲惫与亢奋的状态。话题总离不开项目的进展、技术的突破、上级的肯定。他眉飞色舞地描述着纳米集群算法的优化,描述着“丰收女神”联调成功的激动时刻。他眼里的光越来越亮,那是对他亲手缔造的“神迹”的信仰之光。
“爸,您知道吗?‘未来一号’的亩产数据又刷新了!比传统种植高出了整整三倍!零农药残留!水资源利用率达到98%!”他兴奋地挥舞着手臂,“我们正在创造历史!彻底改写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