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品牌方的核心诉求是‘年轻化’,但又不能丢了老客户的情怀。”陆哲打开PPT,指着上面的数据,“比如他们的经典款牛肉粒,三十年没换过包装,老客户觉得亲切,年轻人却觉得土。”
苏晓一边记笔记,一边悄悄观察——当陆哲提到“老客户反馈”时,钴蓝色光晕里泛起一丝极淡的暖黄;说到“年轻人审美”时,又掺了点好奇的青绿。没有谎言的灰色,没有算计的暗褐,只有理性和真诚。
会议结束后,陆哲叫住她:“苏晓,你刚才记笔记的时候,在本子上画的彩色小圆圈是什么?”
苏晓的心跳漏了一拍,下意识把笔记本往身后藏了藏。她还没准备好告诉任何人关于情绪光晕的秘密,可看着陆哲眼底的疑惑,还有那始终稳定的钴蓝色光晕,她鬼使神差地说了一半:“是……用来标记重点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需求优先级。”
陆哲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挺特别的方法,很直观。对了,”他递过来一张便签,上面写着一串数字,“这是我的私人电话,项目上有问题随时找我,不用等工作群回复。”
苏晓接过便签,指尖碰到他的手指,温温的。她抬头看他,发现钴蓝色光晕里,竟悄悄飘起了一点浅粉——像傍晚落在海面的晚霞。
5
回到工位,苏晓把陆哲给的便签贴在电脑旁,然后点开他发来的需求文档。文档里不仅有品牌方的要求,还附了一份“避坑指南”,里面详细写了创始人的喜好(讨厌过度卡通化设计)、之前方案被打回的原因(忽略了经典款的怀旧元素),甚至标注了对接时最忌讳的话术(别说“老包装过时了”,要说“老包装需要新活力”)。
“这甲方也太贴心了吧?”邻座的小李凑过来看了一眼,头顶的暖黄光晕晃了晃,“之前对接其他甲方,需求文档就几行字,问多了还嫌烦。”
苏晓笑着点头,心里却泛起一丝暖意。她打开情绪笔记,在“陆哲”那栏写下:“稳定钴蓝色=理性+信任,提及用户时暖黄+青绿=真诚关注,无灰色斑点=无谎言”。
接下来的一周,苏晓几乎天天加班。她把“嚼趣”的经典款包装拆开,对着里面的牛肉粒发呆——深棕色的包装袋上,印着几十年前的老字体,确实透着年代感,但摸起来的质感很厚实,能感受到老品牌的用心。她突然想到,或许不用彻底换掉老包装,而是在细节上做加法。
这天晚上十点,苏晓还在公司改设计稿,电脑突然弹出一条微信,是陆哲发来的:“还在加班?我刚路过你们公司楼下,看见你工位的灯亮着。”
苏晓抬头看向窗外,果然看见楼下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正抬头往楼上看。她回复:“快好了,在改经典款的包装设计。”
没过几分钟,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陆哲提着两杯热奶茶走进来:“楼下便利店买的,热饮,暖暖手。”他把奶茶放在苏晓桌上,目光落在屏幕上,“你这设计……把老字体做了烫金处理?”
“对。”苏晓指着屏幕,“我想保留原来的字体和颜色,但加一层细闪烫金,在灯光下会有光泽,既不丢怀旧感,又能吸引年轻人注意。还有这里,”她点开另一个文档,“我找了品牌三十年的广告标语,挑了几句印在包装内侧,打开就能看见,老客户看到会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