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夹了一筷子青菜,有些恍惚。
上一世,阿爹好像也是这样问我的。
2
我叫朱楚,是村里屠户朱老四的三女儿。
说起这个名字,还要感谢赵娘子。
若不是她,我大概要随着朱一朱二两个姐姐,叫朱三了。
赵娘子搬到我们村子的时候,赵永璋才五岁。
两个人虽然穿的破破烂烂,但还是能看出他们身上的气质不一样。
赵娘子家没有田,甚至都不会干农活,支了个摊子帮人代写信件。
村里人虽然识字的少,但住的都很近。
嫁出去的嫁进来的,左不过翻个山头就到了,没有那种隔着山海的远亲。
大多数人也对这个外头来的漂亮女人保持着防备。
孤儿寡母住在一间茅草屋子里,饿得皮包骨,穷得叮当响。
直到我阿娘出了月子,右手抱着我,左手提着个猪头,把我俩一齐放到赵娘子家瘸了腿的方桌上。
“大妹子!你给俺家老三起个名字?”
那天,猪头换来了朱楚,我和赵家也结下了缘分。
我小时候最喜欢往赵娘子家跑。
窝在她的怀里,她教我读书写字,而我开小差嗅她身上的花香味和墨香味。
相反,我一点也不喜欢她的儿子。
他总是嘴欠,喊我“猪小妹”,我也不甘示弱,叫他“狗都嫌”!
我们俩玩不到一起去!
赵永璋是个皮猴子,甚至比我们村里土生土长的娃还要皮。
爬树,下河,打架,样样精通。
但更气人的是,他偏偏书读得比我好,还长了一副好相貌。
村里有胆大的丫头向他表白:“永璋哥,长大我给你当媳妇怎么样?”
他也只是狂气地一扭头。
“我已经有婚约了,人家可是名门闺秀,文文静静出口成章!你们?切!”
再长大一点,那些丫头也都各自成家,成为人妇。
赵永璋的未婚妻却还没来找他。
而我忙着照顾猪,照顾田,照顾在镇上开肉铺的阿爹阿娘,很少有闲工夫再去赵娘子家。
也很少再碰见长大后的赵永璋。
有天,我去给阿爹阿娘送饭,在村头看见了失魂落魄的他,手里的一张纸被他攥到发皱。
我没忍住,从篮子里掏出一张馍馍,把他喊住了。
“永璋哥,刚出锅还热乎着呢,尝尝?”
他犹豫了一会儿,接过馍馍,笑得很难看。
“谢谢。”
没过几天,阿爹就在饭桌上问我。
“老三!爹问你,要是把你嫁给赵家那小子,你愿意不!”
我很意外。
“永璋哥不是自打娘胎里就定了娃娃亲吗?”
“如今这世道不好,听说那女娃家在淞州......唉,一家子都没了!”
阿爹叹息一声,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3
十五岁那年,我嫁给了二十岁的赵永璋。
对于这门亲事,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我倒是也没有多想什么。
迟早是要嫁人的,至于嫁给谁,不过是要看家里的阿爹阿娘中意哪家。
大姐二姐是这样,小花是这样,村子里的所有丫头都是这样。
至少这个家里还有个我喜欢的赵娘子做婆母。
赵永璋对我其实也挺好的,只是总是小孩子脾气,愿意和我拌嘴吵架,但绝对没有苛待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