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雨夜的刹车声

林砚第一次注意到“钟摆路口”时,雨丝正把路灯的光晕拉成模糊的茧。

那是她搬进老城区的第三个月。作为市报社会版的实习记者,她租下了靠近护城河的老式居民楼——六楼,没有电梯,窗外正对着那个全市有名的“事故多发地”。

钟摆路口得名于路口中央那座废弃的钟楼。钟楼早已停摆,指针永远卡在凌晨三点十七分,锈迹爬满铜制表盘,像一道道凝固的血痕。四个方向的车道在此交汇,没有红绿灯,只有一盏忽明忽暗的黄闪灯,在雨夜中更显诡异。

“又出事了?”楼下传来邻居的议论声。林砚放下手里的采访提纲,走到窗边。

雨幕里,一辆白色轿车斜斜地撞在钟楼的基座上,车头瘪了一块,玻璃碎片混着雨水在地面上闪着冷光。没有救护车的鸣笛,只有两个交警举着伞,在车旁低声交谈,手电筒的光柱刺破雨帘,扫过溅满泥点的车牌。

“这是今年第五回了吧?”

“邪门得很,上个月那个骑摩托的,也是撞这儿。”

林砚拿出手机,点开本地论坛的“都市传说”板块。关于钟摆路口的帖子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最新一条发布于十分钟前:“刚路过钟摆路口,白车撞钟楼,司机好像没了,车窗上全是血手印……”

下面的回复迅速刷屏:

“我爷爷说那钟楼底下埋着东西。”

“去年冬天,我半夜经过,看见路口站着个穿蓝布衫的女人,脸是白的。”

“别瞎传了,就是视线不好,司机走神。”

林砚皱了皱眉。她来老城区是为了跟进“老地标改造计划”,钟摆路口的钟楼本在改造名单里,却因连续发生事故搁置了。主编让她顺便挖挖这里的“故事”,说是能增加报纸销量。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开门是隔壁的张婆婆,手里端着一碗姜汤,浑浊的眼睛里带着担忧:“小砚,听见动静了吧?快喝点姜汤暖暖,这鬼天气,邪性得很。”

林砚接过姜汤,指尖触到碗壁的温热:“婆婆,这路口经常出事吗?”

张婆婆叹了口气,往窗外瞥了眼,压低声音:“何止经常。三十年前就出过大事——一辆拉煤的卡车在这儿翻车,撞死了一家三口,女人怀里还抱着个没满月的娃。从那以后,这路口就没安生过,尤其到了雨夜,总有人听见小孩哭。”

林砚的心跳漏了一拍:“真的有哭声?”

“我骗你干啥?”张婆婆的声音发颤,“前阵子老王头起夜,看见钟楼底下蹲着个黑影,抱着膝盖哭,他喊了一声,黑影‘嗖’地就没了,第二天老王头就中风了,到现在还躺在床上。”

姜汤的热气模糊了镜片,林砚望着雨幕中的钟楼,指针卡在三点十七分的位置,像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

那天晚上,她睡得很不安稳。半梦半醒间,总能听见楼下传来“吱呀——吱呀——”的声响,像是生锈的铁门被反复推开,又像是有人在雨里拖着什么重物。

凌晨三点十七分,她猛地睁开眼。

窗外的雨停了,月光透过云层,在路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钟楼的指针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而路口中央,似乎站着一个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