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林砚捏着沉甸甸的蓝布衫,手心的汗把布洇湿了一小块。

回到家,她把蓝布衫铺在桌上,仔细检查。除了奶渍和血迹,衣角处还绣着一个小小的“安”字,针脚很密,像是反复绣了好几遍。

“安……是孩子的名字吗?”林砚喃喃自语。

她打开电脑,搜索1993年那场车祸的更多资料。在一个本地的怀旧论坛里,她找到了一个老帖子,楼主说自己是当年处理事故的交警的儿子,帖子里提到,秀兰的孩子叫安安,出事时才刚满月。

帖子下面有一条匿名回复,发布时间是三年前:“我见过安安,在钟摆路口,半夜三点十七分,她穿着红肚兜,蹲在钟楼底下哭,眼睛是黑的,没有白眼球。”

林砚的后背瞬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她继续往下翻,发现类似的回复还有很多——有人说见过穿蓝布衫的女人在路口徘徊,有人说雨夜听见钟楼里有婴儿的哭声,还有人说自己的车在路口突然失灵,仪表盘上的时间一直跳,最后定格在三点十七分。

最让她心惊的是一条半年前的回复:“上周我在路口撞了人,一个穿蓝布衫的女人抱着孩子,可下车一看啥也没有,车头上却多了块蓝布,上面有奶渍……现在我天天做噩梦,梦见那女人问我‘看见我的安安了吗’。”

林砚抬起头,看向窗外。钟摆路口的黄闪灯还在明明灭灭,像一只眨动的眼睛。她突然意识到,那些车祸可能不是意外——秀兰一直在找她的孩子,而路过的司机,成了她询问的对象。

那天晚上,林砚把蓝布衫洗干净,晾在阳台上。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布衫上,蓝布泛着柔和的光,梅花的纹路清晰了许多。

凌晨三点十七分,她被一阵婴儿的哭声吵醒。

哭声很轻,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就在耳边。她走到阳台,看见晾在绳子上的蓝布衫在轻轻晃动,衣角扫过栏杆,发出“沙沙”的声响。

哭声是从楼下传来的,从钟摆路口的方向。

林砚拿起手机,打开手电筒,往楼下照去。

路口中央,钟楼的基座旁,蹲着一个小小的黑影,穿着红色的肚兜,背对着她,肩膀一抽一抽的,哭声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就在这时,黑影突然转过身。

林砚的手电筒光束正好照在黑影的脸上——那是一张婴儿的脸,皮肤白得像纸,眼睛是两个黑洞,没有瞳孔,也没有眼白,嘴巴一张一合,发出凄厉的哭声。

林砚吓得手机都掉在了地上,光束在地上乱晃,最后照在钟楼的指针上——三点十七分。

等她捡起手机,再往下照时,黑影已经不见了。路口空荡荡的,只有黄闪灯在孤独地闪烁。

阳台上的蓝布衫还在晃,衣角的“安”字在月光下格外清晰。

4 钟楼里的奶瓶

接下来的几天,林砚一直在调查秀兰和安安的事。她找到了当年报道车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