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行家眼中,这种搭配无疑是灾难性的。色彩冲突过于强烈,毫无章法;质地差异巨大,拼接处处理得不够精细,甚至有些地方能摸到线头的疙瘩;绞花纹理的走向与色块的分割也显得格格不入,缺乏整体和谐的美感。这确实是一件彻头彻尾的“试验失败品”,一件连当赠品都嫌不够体面的“怪衣服”。
“就是它!”林秋芬的声音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嘶哑,她用力抖开毛衣,仿佛要抖掉它身上“失败”的标签,“我就赌它了!明天,就让它上架!挂最显眼的位置!价钱……价钱标高点!”
陈志刚看着妻子手中那件色彩“混乱”、质地“粗糙”的毛衣,再看看她眼中燃烧的近乎偏执的光芒,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深切的担忧瞬间攫住了他。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颓然地垂下肩膀,又一声沉重的叹息在仓库里回荡。雨点敲打铁皮屋顶的声音,更密集了。
***
2 意外的救赎
清晨,城市尚未完全苏醒,湿漉漉的街道反射着清冷的天光。林秋芬早早来到自家那个位于老城区边缘、毫不起眼的“秋芬手作”毛线铺。小小的门脸,招牌都有些褪色了。她深吸一口气,像是要鼓足全身的勇气,才将那件“白绿咔啡色”毛衣从防尘袋里取出。它皱巴巴的样子实在上不了台面,林秋芬找出店里最老式的蒸汽熨斗,笨拙地、小心翼翼地熨烫着。蒸汽氤氲中,那混乱而独特的色彩似乎稍微舒展了一些。
她把它挂在了店铺橱窗最正中的位置,取代了原来那件中规中矩的米色基础款。又在旁边贴了一张简陋得近乎寒酸的手写卡片,上面是她歪歪扭扭的字迹:“设计师孤品·限量·仅此一件”。标价牌上,她犹豫再三,最终心一横,写下一个远超她店里其他所有毛衣价格的数字。做完这一切,她退后两步,站在人行道上,隔着玻璃橱窗审视着。那件毛衣在晨曦微光中,像个色彩斑斓的“异类”,与周围灰扑扑的环境、与橱窗里其他素雅保守的款式形成了极其刺眼的对比。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像被人围观着一个荒唐的笑话。
上午稀稀拉拉有几个老主顾进来,目光扫过那件“镇店之宝”时,无一例外地露出了惊诧、不解甚至嫌恶的表情。
“哎哟林姐,这……这挂的是个啥呀?”一位相熟的大妈指着橱窗,毫不客气地皱紧了眉头,“这颜色搭得……啧啧,像打翻了颜料罐子,能穿得出去?”
“就是就是,”旁边另一位顾客帮腔,“看着就扎眼,这价钱还这么高?秋芬啊,你是不是……急糊涂了?”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同情和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