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穿红绫袄、绿绫裙的丫鬟跑进来说:“老太太,宝玉来了!”
黛玉心里一动——母亲曾说过,外祖母家有个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却最得老太太疼。
只见一个少年大步走进来,面如傅粉,唇若施脂,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身上穿着银红撒花袄,腰间系着玉带。见了贾母,他先请安,眼尖瞥见黛玉,就愣住了,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骂:“又胡说!你何曾见过?”
宝玉走到黛玉面前,仔细打量:“妹妹可曾读书?”
“只刚念了《四书》。”黛玉轻声道。
“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
“黛玉。”
“可有表字?”
“无字。”
宝玉拍手道:“我送妹妹一个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好。”
探春在旁问:“何出?”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甚美?”
黛玉听他引经据典,虽觉得有些牵强,却也佩服他才思敏捷。正想说话,宝玉忽然问:“妹妹有玉没有?”
黛玉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这话刚说完,宝玉就发起疯来,摘下脖子上的通灵宝玉,狠狠摔在地上:“什么罕物!人家没有,偏我有!我不要这劳什子了!”
众人都吓了一跳,贾母忙抱住他:“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黛玉也吓呆了,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眼圈又红了。王夫人忙让人把宝玉哄住,王熙凤笑着打圆场:“小孩子家,见面就要比个高下,等明日我再找件稀罕物给妹妹,保管比这玉强!”
一场风波总算过去,贾母留黛玉在身边住下,又派了个叫紫鹃的丫鬟伺候。夜里,紫鹃给黛玉铺床,轻声道:“姑娘别往心里去,宝二爷就是这样,发起疯来谁也拦不住,过了就好了。”
黛玉躺在帐里,听着窗外的虫鸣,手里摩挲着那块“敏”字玉佩。她知道,这贾府的日子,恐怕不会像江南的雨那样平静了。
第二章 诗社锋芒
黛玉在贾府住了半年,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贾母疼她,王夫人待她也温和,就是王熙凤太过精明,让她有些敬而远之。她和三春姐妹相处得不错,尤其是探春,性子爽朗,与她最投缘。
只是宝玉,总爱往她院里跑。有时送两枝新摘的桃花,有时拿来本新刻的诗集,有时什么也不拿,就坐在她旁边,看她描眉作画,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黛玉嘴上常说他“混闹”,心里却并不讨厌——他的眼神干净,像苏州的湖水,没有那些成人的算计。
这日,探春派人来请:“姑娘,我们起了个诗社,叫‘海棠社’,在秋爽斋聚呢,请您务必过去。”
黛玉笑着应了,换了件水红绫子袄,带着紫鹃往秋爽斋去。刚进门,就听见宝玉的声音:“林妹妹怎么才来?我们都等你呢!”
只见屋里已经坐了不少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还有宝钗——她是上个月才从金陵来的,是王夫人的外甥女,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很得上下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