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这是无声的考校。

崔岘心中了然。

他翻开书页,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文字。

一个现代汉语言博士,面对蒙童的启蒙读物,结果不言而喻。

他并未刻意表现,只是用清晰平稳的语调,从“天地玄黄”开始,一字不差地诵读下去,声音不高,却字字珠玑,流畅得如同山间清泉。

遇到稍显生僻的字句,他亦能稍作停顿,结合上下文,给出符合蒙童理解水平的、朴素却精准的解释。

裴南苇眼底的惊异越来越浓。

当崔岘读完最后一字,合上书页时,她沉默了片刻,才轻轻抚掌,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由衷的、带着欣赏的笑意:“‘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知其意否?”

崔岘抬起头,眼神清澈:“回小姐,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之中。

说的是天地初开时的样子吧?

就像一团很大的雾气,慢慢分开,清气上升成了天,浊气下沉成了地。”他用最直白的语言,精准地复述了宇宙起源说的朴素内核。

裴南苇眼中异彩连连,之前的疑虑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发现璞玉般的惊喜。

她当即起身,带着崔岘穿过重重庭院,来到父亲裴度处理公务的外书房。

裴度年约四十许,面容清癯,三缕长须,身着常服,正伏案批阅公文,眉宇间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与书卷浸润的儒雅。

听闻女儿讲述这河西村小童的“神异”,他起初只是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神童之说,他听得多了。

“既如此,老夫且考你一题。”裴度放下笔,目光如炬地看向书案前站得笔直的小小身影,“《论语·为政》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何解?”

书房内落针可闻。

裴南苇有些紧张地看着崔岘。

这问题对一个蒙童来说,过于深奥了。

崔岘略一沉吟,小脸上并无惧色,朗声道:“回大人,这句话是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百姓或许能免于犯罪,但内心却不会懂得羞耻,不会真正认同道理。

就像……就像用鞭子赶着牛羊走路,它们会走,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裴度眼中精光一闪。

这比喻虽粗浅,却直指核心!

他捻须追问:“哦?

依你之见,当如何?”

崔岘挺直小身板,声音清晰:“孔子后面说了,‘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教化来引导,用礼仪规范来统一,百姓才会有羞耻心,并且真心归服。

就像……就像让牛羊明白,走这条路能找到最好的水草,它们自己就愿意跟着走了。”他再次用孩童能理解的比喻,精准地阐释了儒家德治与礼治的精髓。

“好!好一个‘明白水草’!”裴度终于忍不住抚掌大笑,眼中的审视彻底化为激赏,“小小年纪,见解不俗!难得!难得!”

他看向女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南苇,此子可造!

就让他留在你院中伴读,一应笔墨书册,由府中供给。

务必悉心教导!”

“是,父亲。”裴南苇欣然应下,看向崔岘的目光中,除了欣赏,更多了一份郑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