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机里存着很多重庆本地乐队的歌,贝斯声震得塑料桌椅都在轻微摇晃。
煤球趴在我们中间,时不时抬起头看看我,又看看他。
第二次在学校遇见陆沉舟,是在中文系的走廊。他抱着几本厚厚的画册,正和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说话。
我抱着刚借来的《全唐诗》,低着头想从旁边绕过去,却被他叫住:“苏哲。”
我停下脚步,看着他快步走过来。
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落在他身上,给他的发梢镀上了一层金边。
“这是你们系的?”那个戴眼镜的男生好奇地打量我。
“嗯,交换生。”陆沉舟简单介绍,然后转向我,“你去借书?”
“嗯。”我点点头,感觉脸颊有些发烫。
“晚上便利店见?”他问。
“好。”
等我抱着书走出很远,还能感觉到背后的目光。
中文系的女生们三三两两地站在走廊尽头,对着我们的方向窃窃私语。
我攥紧了怀里的书,书页边缘硌得手心发疼。
那天晚上,陆沉舟带了台拍立得过来。
他蹲在煤球面前,咔嚓一声拍下照片,然后把照片递给我:“送给你。”
照片上,煤球正歪着头看镜头,眼睛亮晶晶的。
我小心翼翼地把照片夹进笔记本,心里像揣了颗糖,甜丝丝的。
“周末有空吗?”他突然问。
“应该有。”
“带你去个地方。”他神秘兮兮地说,"
“拍日出。”
周六凌晨四点,陆沉舟骑着摩托车来接我。
天还没亮,校园里静悄悄的,只有路灯在地面投下昏黄的光晕。他递给我一件黑色外套:“山顶风大,穿上。”
摩托车沿着盘山公路向上行驶,清晨的风带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
我抓着后座的扶手,看着城市的轮廓在夜色中渐渐清晰。
到了山顶观景台,陆沉舟从背包里拿出面包和牛奶:“先垫垫肚子,日出还要等会儿。”
我们坐在岩石上,看着东方的天空慢慢泛起鱼肚白。
远处的嘉陵江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穿城而过。陆沉舟拿出相机,不停地调整着角度。
“你很喜欢摄影?”我问。
“嗯,我想拍遍重庆的角角落落。”他眼睛发亮,“这里的每座桥、每条巷、每棵黄葛树都有故事。”
“以后想当摄影师?”
“嗯,想拍一部关于重庆的纪录片。”他转过头看着我,“等拍好了,第一个请你看。”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整座城市都被染上了金色。
陆沉舟突然举起相机对准我:“笑一个。”
我下意识地躲开,他却已经按下了快门。“给我看看。
我伸手去抢,他笑着把相机举高:“不给,这是我的独家照片。”
下山的时候,摩托车开得很慢。
陆沉舟突然哼起了歌,是首我没听过的民谣,调子很轻快。
“这是本地乐队唱的,叫《黄葛树下》。”
他解释道,“里面唱'黄葛树,黄葛桠,黄葛树下是我家'。”
我看着他被风吹起的头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这座陌生的城市,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人,似乎也变得亲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