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们又聊了几分钟,敲定了一个简单的策略——不急于在摄影展上说太多话,只要留下一个足够清晰又自然的印象。

第二天一早,我按原计划在公司提了一个跨部门联谊的活动,借口是为了增强内部沟通,实则是想为摄影展之外再多准备一个能与徐先生互动的机会。方案刚发出去没多久,便有人冷冷地在群里回复:“市场部最近真是闲得慌。”我没理会,心里反而更清楚了自己在某些人眼里的位置。

下午,助理打来电话,语气带着歉意:“徐先生临时有事,您之前的活动邀请可能参加不了了。”

电话挂断的瞬间,我握着手机的指尖有些发凉。这是第一次正面受挫,而且来得这么直接。我坐在工位上,盯着屏幕上的字一个字模糊过去,直到有人拍了拍我的肩。是林琦,她低声说:“别急,我这边打听到他最近确实很忙,但摄影展的行程没变。”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像是被扯开了一条缝,透进一丝空气。

下班前,我翻看了摄影展的介绍,把每个展区的布局记在心里。我想象着自己在展厅里慢慢走的画面——不是冲着他去,而是让他在不经意间看见我。那样的出现,不会引起防备。

晚上回家,我摊开门票,把它们放在书桌中央。灯光照在票面上,印着展览主题的烫金字母闪着细微的光。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见面的机会,更是我能从对手的节奏中挣脱出来的唯一切口。

窗外有车灯扫过,光影在墙上闪了一下又消失。我握着杯子站在窗前,脑子里飞快地梳理着接下来三天的安排。摄影展、跨部门联谊、备选的第三套应对方案……每一个细节都像棋盘上的落子,必须在对手动手之前抢下关键位置。

想到茶水间那段对话,我的唇角微微抿紧。陈立自信的语气像是在说,这一局他已经稳了。但比赛还没结束,他看到的棋局和我手里的棋局,未必是同一盘。

我低头看了眼桌上的手链,链节上的划痕依旧清晰。戴上它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只要棋还在盘上,我就有机会。

公司走廊的灯光一向冷白,反射在光滑的地砖上,让人有种置身冰面的错觉。我抱着文件夹经过会议室门口时,听见里面传来几句模糊的对话。

“这次的结果,早就定了。”那声音我太熟悉,是陈立,语气笃定得像在宣判。

另一人低低笑了声:“那她还忙什么呢?”

我的脚步在门口顿了一瞬,指节不自觉地收紧。里面的椅子轻轻挪动,谈话戛然而止。我快步离开,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回到工位没多久,内网弹出最新的会议安排表。我一眼扫过去,竞标核心讨论会的名单里,没有我的名字。手指停在鼠标上,仿佛卡在了某个无形的齿轮里。

我去找主管,敲开他的门。他抬头看了我一眼,似乎早就预料到我会来,淡淡说:“高层临时调整了参会人员,你不用多想。”

不用多想?我笑了笑,转身出了办公室。心里的那股寒意不光是因为被排除,更因为我隐约嗅到了背后的关系网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