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二天一早,我坐在办公室里翻着项目资料,电话突然响起。是客户的助理,声音温和:“徐先生最近比较忙,不过他有空的时候会去参加一些文化活动。”

我迅速抓住话里的重点,“方便透露一下具体是什么活动吗?”

她顿了两秒,像是在斟酌,“听说有个摄影展,他挺感兴趣的。”

挂断电话的那一刻,我心里已经开始勾勒画面。摄影展——这个切口不涉及项目,不会显得目的性太强,却能提供一个自然的交流场景。关键在于,如何让这次碰面不显得刻意。

下午,我找到了摄影展的详细信息。展期刚好在这几天之内,地点不远,还剩下少量的VIP门票。我没多犹豫,直接订了两张。门票拿到手的时候,我盯着上面的日期和时间,感觉像是抓住了一根隐形的绳索。

下班前,林琦过来找我,神情有些严肃:“陈立那边动作很快,听说他已经约了徐先生周末见面。”

我合上电脑,心里并不意外。和他比速度,我从来没打算走正面冲突的路。他想用直接的方式压下我,那我就换一条通道。

夜色里走出公司,凉风吹在脸上,混着城市的汽油味和街边餐馆的香气。我低头看了看包里的门票,纸张边缘有些粗糙,却在手心留下实在的触感。

如果说昨天的酒会只是让我进入了徐先生的视线,那么这次摄影展,才是我准备让他真正记住我的第一步。

茶水间的门虚掩着,热水机咕嘟咕嘟冒着白气。我推门进去,正听到两个声音压得极低。

“周五那场私人聚会,他肯定去的。”是陈立的声音,带着笃定。

“那就好,我这边会安排好。”另一个陌生的男声笑着应了一句。

我的脚步顿了顿,手握着杯子,装作没听见似的走向水机。背后那段对话戛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若无其事的沉默。我倒了水转身,他们已经不在。

回到工位,我的脑子里反复回放着那句“私人聚会”。如果陈立真在竞标前锁定了徐先生的行程,那么我的摄影展计划就很可能被挤压到边缘。办公室的灯光一如既往地白得刺眼,电脑屏幕上的方案文件清晰得让人无法忽视时间的流逝。

我打开备忘录,飞快地写下几个可能的对策。与其和他硬碰硬,不如换一种方式,让自己的出现成为自然的插曲。想到这里,我拨了电话给林琦,约她下班后见一面。

晚上七点,街角的咖啡馆里人不多。林琦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桌上放着两杯热拿铁。她看我进来,直接把杯子推过来:“你脸色不太好。”

我把茶水间听到的事简要说了一遍。林琦皱眉:“你得提前一步,不然就只能在他的影子里活动了。”

我点点头,从包里拿出摄影展的VIP门票放在桌上。她愣了一秒,随即笑了:“你还真下手快。”

“这可能是唯一不被视作刻意接近的机会。”我说。

林琦想了想,低声告诉我一个细节:“徐先生喜欢安静的场合,不喜欢被人打扰。你最好在现场创造偶遇感,而不是直接上去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