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闸机吞下卡的那一刻,八点十的早高峰正拥挤到极限。闷热的空气里混着香水味、咖啡香和人群呼出的湿气,耳边是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我习惯性地抬腕看表,手链的金属链节在灯光下反射出细小的光点。那是我大学毕业时自己送给自己的礼物,戴了五年,几乎成了日常的一部分。
今天的晨会原本没什么特别。市场部的日子总是被KPI和突发任务填满,大家面无表情地翻动手里的资料。我照例坐在靠窗的位置,听主管简要分派竞标相关工作。那是公司一年一度的大项目,获胜意味着部门奖金和个人晋升双丰收。按照原本的节奏,我们还需要几周时间完善方案。
散会后,我提着咖啡下楼准备回工位。路过地铁口旁的那家咖啡店时,透过落地玻璃,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背影——竞争部门的经理陈立。他坐在靠里的位置,对面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徐先生。两人之间的对话被咖啡机的蒸汽声和客人的笑语隔断,但身体的微微前倾、手势的配合,透露出一种熟稔。
我下意识放慢脚步。服务员认出我,冲我笑着打招呼,我顺势点了一杯美式,假装等单,实际上目光紧锁那张桌子。徐先生的表情不多,但时不时点头。陈立在说到某个重点时,手指轻敲桌面,像是在做暗示。
心口突然生出一种不安感。按照流程,正式的竞标接洽要在两周后才开始,而陈立显然比我们更早进入状态。如果只是偶遇,他不可能带着印着公司logo的资料袋;如果是私下接触,那意味着客户的态度很可能提前倾向他们。
冰凉的杯身递到我手中,我礼貌地笑着接过,转身那一刻正好和陈立的眼神对上。他的嘴角轻轻勾了一下,像是无意,又像是某种示意。徐先生顺着他的视线看了我一眼,表情看不出喜怒,只是微微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我回到公司,整个人像是被一团细细的网罩住,呼吸畅通,却总觉得有压迫。打开电脑,屏幕上的行程表提醒我今晚还有一个外部酒会。原本这只是个普通的行业聚会,但现在它突然变得不同。那是我短时间内唯一可能与徐先生同场的机会。
午休时,我在工位上翻着手里的资料,脑子里却在设想晚上的场景。酒会不是正式谈判场合,不能直接聊项目,但可以建立印象。关键是如何在不突兀的情况下让他记住我。
下午三点,老同学林琦给我发来消息,说她也会去今晚的酒会,现在在公关部做事,有机会能帮我介绍一些人脉。我回了句好,顺手把手链的扣子调了调。
傍晚六点,酒店顶层宴会厅的灯光比我预想的更柔和,空气里是香槟和花香的混合。穿梭的人群中,我一眼就看见了陈立,他正和一群人笑谈,举杯间不时环视四周。我的视线绕过他,在人群后方找到了徐先生。他正在和一位女士交谈,表情礼貌而疏远。
我端着一杯香槟,边走边和几位熟人寒暄。林琦从侧面走过来,低声告诉我等下有机会带我过去介绍。我点了点头,收回心思,继续观察场中每个细节。
就在这时,陈立走到我面前,语气轻巧又带着几分试探:“今天状态不错啊,看来你们部门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