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讨好和急切,“晚晚,我们复合吧。以前是我不好,是我错了,我不该跟你提分手……”
林晚走到窗边,望着楼下静静流淌的江水,心中一片平静。
“陈默,”她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你不是错在跟我提分手。”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似乎没明白。
她继续说:“你是错在,从始至终,你都根本不懂,什么叫‘配得上’。”
说完,她干脆利落地挂断了电话,将号码拉黑。
世界清静了。
她重新坐回电脑前,打开崭新的设计软件,在项目文件的标题栏上,郑重地敲下了一行字:
“归处·临江——让每一个漂泊的人,都记得回家的路。”
写完标题,她没有立刻开始设计那些精美的客房,也没有去规划顶楼那个视野绝佳的观景台。
她的目光,落在了整栋建筑的结构图上,久久地停留。
她将光标移到了整栋建筑的一楼平面图上,嘴角勾起一抹势在必得的微笑。
一个家的心跳,应当从推开门的第一步,就开始响起。
3个月过后。
林晚推开“归处·临江”那扇沉甸甸的木门时,温润的空气裹挟着旧时光的味道扑面而来。
一楼的空间,被她彻底改造成了一间“记忆客厅”。
客厅正中央,不再是冰冷的现代音响,而是一台老式收音机,旋钮调到某个特定频率,正沙沙地流淌出八十年代的校园民谣,歌声里有白衣飘飘的青春。
组合沙发不再是统一的皮质或布艺,而是用她母亲压箱底的几十件旧旗袍拼接而成,每一块花色,都藏着一个女人的芳华故事,触手温热。
充当茶几的,是爷爷用了大半辈子的老樟木箱,箱体上斑驳的铜锁和岁月划痕,无声地诉说着往事。
角落里,一台被淘汰的旧缝纫机被漆成了雅致的黛绿色,踏板上缠绕着鲜活的常春藤,机头则成了一个别致的花架,一束雏菊开得正好。
这哪里是民宿,分明是一个被时光温柔封存的家。
顾景深是掐着点来验收的。
他踏入客厅的瞬间,一贯冷静自持的脚步罕见地停顿了。
他没有说话,只是目光一寸寸扫过那些被赋予新生的旧物,从收音机的旋律,到沙发的花布,再到樟木箱的纹理。
良久,他才走到那台缝纫机前,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铁艺机身,声音低沉得几乎被民谣淹没。
“我奶奶在乡下开的小旅馆,就是这个味道。”
一句话,胜过千百句商业吹捧。林晚的心,在那一刻落回了实处。
几天后,苏晓带着她的摄影团队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
“晚晚,你这简直是神来之笔!这不拍成短视频,简直是暴殄天物!”
苏晓的执行力向来惊人。
她亲自掌镜,镜头语言细腻而煽情,每一个特写都对准了那些旧物背后的情感连接。
视频的标题更是她熬了半宿想出来的——《用妈妈的碎花布,救活一家冷冰冰的民宿》。
视频发布。二十四小时后,播放量突破一百万。
评论区彻底沦陷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那张沙发,我眼泪直接下来了,想我妈了。”
“这才是家啊!不是样板间,是有人情味儿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