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没什么," 外婆把簸箕放在墙角,"就是些旧衣服。" 她的眼神闪烁,不敢直视晓宇的眼睛。

晓宇没有错过外婆的慌乱。这三年来,每当他提起父亲,外婆总是这样刻意回避。他想起昨天在梧桐树下的决定,鼓起勇气站起来:"我想看看爸爸的东西。"

外婆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走到樟木箱前。"也罢,该让你知道了。" 她从围裙口袋里摸出一把黄铜钥匙,钥匙串上挂着一个小小的木鱼挂件 —— 那是晓宇小时候的玩具。

锁芯转动的声音在寂静的阁楼里格外清晰。外婆掀开沉重的箱盖,一股浓郁的樟木香气扑面而来,混杂着淡淡的松节油味道 —— 那是父亲工作时常用的颜料溶剂。

箱子里整齐地码放着父亲的遗物:几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一顶磨破了边的安全帽,还有那个晓宇朝思暮想的工具箱。

工具箱是梧桐木做的,边角已经被磨得圆润。 晓宇颤抖着双手打开箱子,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尺寸的木工工具:刨子、凿子、卷尺、铅笔,还有那把父亲常用的鲁班尺。最底层压着一本牛皮纸封面的日记,边角已经卷起,封面上用钢笔写着 "给晓宇的礼物"。

"爸爸的日记。" 晓宇拿起日记本,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仿佛还能感受到父亲留下的温度。

"他走的前一天还在写这个," 外婆的声音有些哽咽,"说等你十八岁生日时再给你看。"

晓宇翻开日记本,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父亲抱着年幼的晓宇站在梧桐树下,两个人笑得眉眼弯弯。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晓宇三岁,第一次学画画。"

日记里的字迹刚劲有力,记录着父亲的工作日常,也记录着对晓宇的期望:

"3 月 15 日:晓宇今天问我,为什么梧桐树的叶子春天会发芽,秋天会落下。我告诉他,这是生命的循环,就像我们会相遇,也会离别。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画了一幅画,上面有一棵长着笑脸的梧桐树。"

"5 月 20 日:今天在木材市场看到一块罕见的梧桐木,纹理像水波一样漂亮。决定用它给晓宇做一艘船模,等他十八岁生日时送给他。希望他将来能像船一样,勇敢地驶向远方。"

"6 月 3 日:膝盖的疼痛越来越严重了,医生说要好好休息。可是船模才刚开始做,不能半途而废。晓宇说长大了想当画家,真好,他有自己的梦想。"

最后一篇日记停留在 7 月 12 日,也就是父亲去世的前一天。 字迹有些潦草,仿佛写得很匆忙:

"晓宇,如果你看到这本日记,说明爸爸已经不能陪你长大了。不要难过,爸爸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变成梧桐树的叶子,变成你身边的风,一直陪着你。记住,离别不是消失,而是换一种方式存在。船模我会放在工具箱的最底层,希望你能完成它。爸爸永远爱你。"

晓宇的眼泪滴在日记本上,晕开了墨迹。他合上日记,抬头看见外婆正默默地抹着眼泪。阳光透过阁楼的天窗照进来,在灰尘飞舞的光柱中,他仿佛看到父亲温柔的笑脸。

"外婆," 晓宇走到外婆身边,轻轻抱住她,"我想完成爸爸的船模。"

外婆愣了一下,随即紧紧回抱住他,泪水浸湿了他的肩膀。"好,好,我的囡囡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