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独属于90年代的凄美爱情故事,那个年代,寄信很慢,时间很长,而人的一生,却很短暂。
怎么聊起的主人公?还得从前几天说起,我的父母来看望我和我10个月大的女儿,给我带来一些水果。
我们坐在客厅闲聊时,我的母亲,提出要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因为老家的房子是三家合着一个院子,产权复杂。所以,她想跟我和我父亲商量,因为毕竟是我爷爷的房子,我爷爷已经去世五年了,就算是卖,也要我爸肯出面才行。我的父亲,是一个很念旧的人,母亲希望,我能做我父亲的思想工作。
爷爷的房子是青砖瓦房,由于年代久远,地基塌陷,屋里的地面要比外面矮足足有二十公分,已经不适合居住。
曾经,一家人是怎么住进的这个老房子?父亲口述,当年,国民党被赶跑了,村子里空出来很多漂亮的砖房没人住,大家就商量着,把这些空着的房子分了,可怎么分呢?
谁都想住大的、好的,如果随便乱占,就肯定会打起来,为了避免纷争,于是,大家找来了当时村里德高望重的李先生,他的祖上,曾经出过很多位秀才,他年轻时,也教村里的孩子们识字、背诗,是整个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了。
李先生提出,把大家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放在一口缸里,再将房子从东到西排上序号,大家抓阄决定。
而我爷爷后来住的这个院子,是当时空着的房子里最好的,因为地理位置好,离城墙很近,道路宽阔,四通八达,出城进城都很方便,而且院子里还有一个自来水管,而在当时,其他家都还用的井水。
这个院子是东西各一排房子,中间一个大铁门,自来水管是在靠近东边这排房子的边上。
轮到爷爷抓阄,他幸运地抓到了这个院子东边那排房子,奶奶高兴地一宿没合眼,想着一家人将来在这几间房子里生活的场景,她心里乐开了花。
奶奶生了四个女儿和我父亲一个儿子,孩子多,又穷,一家七口只能挤在一排用木板搭着的通铺上,房子也是土坯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一下子有砖房住,而且还是很多独立房间的那种,自然是高兴的。
几天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房。房子看着不大,但里面格局很好,一进门,需要先抬脚迈进一个木头挡板。除了正屋,还有三间偏房,正屋进去,两边还各有两间小屋。每个屋子里,都有一些简单的木制家具和几张床。一家七口总算是可以分开睡了。
没想到的是,西面一排房子搬进来的邻居,非常眼红奶奶一家抽到这么好的房子。于是,他家的女人,经常早上把洗脸水故意泼到奶奶家门口,还把邮递员投递给姑姑的信件悄悄拿走,藏起来,害得姑姑差点儿错过技校的报到。
因为这个,奶奶往水管上缠上布条,不让他们用水,就这样,两家的矛盾积怨数年。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爸妈带我回老家过年,大年初一下午,大人们都串完门子回来补觉,我一个人在院子里捡地上的炮仗玩儿。
不知什么时候,从东北角落的一面矮墙里,大摇大摆地走出来一只公鸡,出于好奇,我偷偷跟上它,它警惕地四处张望、觅食, 然后溜达回窝。这时,我才发现这里还有一座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