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哦,手摇留声机。”老李点点头, “少见呐。荣莉牌,看这做工,至少有七八成新。卡住了?”

年轻人叫赵明,是镇上新来的中学音乐教师。他赊账从一个要搬家的老绅士手里收来的,据说里面有一张珍贵的虫胶唱片。

“说是肖邦的《夜曲》,”赵明舔了舔嘴唇, “我想听听,结果一摇把手,就只有‘咿——呀——’的声音,像鸭子叫春。”

小王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老李瞪了他一眼,打开木盒子,仔细检查起来。内部的机芯错综复杂,铜质的齿轮和弹簧在灯光下闪着油润的光。

“这年头,谁还听肖邦啊,”小王小声嘀咕,“邓丽君才是王道,那嗓子,甜得能腻死人。”

老李没理他,用手指轻轻拨动着唱机转轴,又对着铜喇叭“呼呼”吹了两下。“这机器, delicate(精密的),比现在这些铁疙瘩敏感多了。得用巧劲,不能使蛮劲。”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套精致的工具,像小手术似的开始拆卸和清洁机芯。

赵明在一旁看得紧张,不时地问:“李师傅,怎么样?能修好吗?”

老李不答,专注得像在拆除一枚延时炸弹。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直起腰:“唱针磨得快成牙签了,轴承里全是灰尘,跟磨坊似的。得换唱针,清洗轴承。好在机芯主体没坏。你这张‘鸭子叫春’的唱片,我劝你先别放了,再放真就废了。”

赵明连连点头:“那就拜托您了,李师傅!多少钱都行!”

老李摆了摆手:“先别谈钱。这机器,有年头了,修起来得费心思。三天后来取,顺便把唱片带来,我看看是哪个不长心的在上面划了一道。”

赵明千恩万谢地走了。小王凑过来:“师傅,这玩意儿您也会修?神了您呐!”

老李又端起茶杯:“隔行如隔山。我以前在城里,见过比这复杂得多的玩意儿。修钟表,修留声机,道理都是通的,讲究个手稳、心细、有耐心。”

“您还在城里待过?”小王好奇地问。在他印象里,老李就一直守着这家小店,好像从开天辟地就在这儿了。

老李的眼神飘向窗外,透过那层常年不散的薄雾,仿佛看到了遥远的过去:“待过,那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时间。” 他顿了顿,没再多说,只是拿起一张细砂纸,开始打磨一根细小的弹簧。

小王挠了挠头,他觉得今天的师傅,有点不一样。

小王把抹布往柜台上一甩,那抹布精准地盖在了一个积灰的闹钟上,发出“噗”的一声。他凑到工作台前,那股子机油气混着老李身上常有的淡淡的烟草味,成了小店独特的氛围。

“师傅,您说那‘另一个世界’,是啥模样的?”小王的眼睛里闪着光,像刚擦了擦的铜铃铛,“是不是高楼大厦,车子跑得比马还快?还有那什么……电梯?对,就是不用腿也能往上走的玩意儿!”

老李正用镊子夹着一块比芝麻还小的齿轮,闻言手一抖,差点把那齿轮送进废料箱。他稳了稳心神,把齿轮小心翼翼地放回原位,再用放大镜对准,调整着它的啮合度。

“小兔崽子,”老李头也不抬,“你当是听评书呢?《七侠五义》看多了吧你?” 他调整了一下工作台上的小台灯,光晕在老花镜片上跳了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