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产那天,宫门外的海棠开得正盛。皇帝背着手来回踱步,听着里面阿若撕心裂肺的喊叫,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稳婆出来三次,每次都说"快了快了",他却觉得像过了三个世纪。

"哇——"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宫墙,他几乎是冲进产房的。阿若脸色白得像纸,怀里抱着个皱巴巴的小东西。

"是个皇子!"稳婆喜滋滋地说。

他没看孩子,径直走到床边,握住阿若的手。她的手冰凉。"疼不疼?"他问,声音哑得不像他自己。

阿若笑了,眼泪混着汗往下淌:"陛下给孩子取个名吧。"

"叫萧常泽。"他说,"清澈仁爱曰泽。"

常泽满月时,皇帝破例让他留在钟粹宫。按规矩,皇子满月要被抱走由高位妃嫔抚养,可他说:"阿若身子弱,离不开孩子。"皇后听说了,在坤宁宫摔了套玉茶具,说:"一个宫女出身的,也配养皇子?"

这话传到皇帝耳朵里,他没去坤宁宫,只让人给钟粹宫送了串东珠,挂在常泽的摇篮上。东珠是贡品,比皇后的凤冠上的还大。

阿若知道树大招风,依旧穿着淡色的宫装,给皇帝缝的护膝还是用的旧布料。常泽哭闹时,她亲自抱着哄,从不让奶娘代劳。有次皇帝来看他们,见她抱着孩子在廊下走,哼着江南的小调,阳光落在她发间,像镀了层金。

"唱的什么?"他走过去,接过孩子。

"《若溪谣》,我娘教我的。"阿若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头发,"常泽一听就不哭了。"

他低头看怀里的孩子,小家伙正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看他,小手抓住他的胡须,揪得紧紧的。"随你,"他笑着说,"都爱揪东西。"

常泽周岁那天,皇帝晋封阿若为修仪。册封礼上,她穿着翟衣,却总觉得不自在,回到钟粹宫就换了常服。皇帝来的时候,见她正给常泽喂辅食,一勺一勺地,耐心得很。

"怎么不穿新衣服?"他坐在旁边看。

"沉得慌。"阿若喂完最后一口,用帕子擦了擦常泽的嘴,"还是这样舒服。"

他忽然叹了口气:"阿若,委屈你了。"他知道,后宫的人都笑她出身低,笑她不懂规矩,笑她连凤钗都戴不惯。

"不委屈。"她抬头看他,眼睛亮晶晶的,"有陛下,有常泽,阿若什么都不怕。"

那晚,他留在钟粹宫。窗外的月光很好,常泽睡在摇篮里,发出均匀的呼吸。他抱着阿若,听她讲若溪的夏天,讲河里的鱼虾,讲两岸的桃花。

"等朕老了,就带你和孩子们去若溪。"他说,"买个小院,种满指甲花。"

阿若没说话,只是往他怀里钻了钻。她知道这是奢望,可听着就暖。

四、子嗣

常泽三岁那年,阿若又生了个儿子,取名常溒。这孩子比常泽淘气,刚会爬就敢去抓香炉里的灰,弄得满脸黑,像只小煤球。皇帝见了,非但不恼,还抱着他去给太后看:"您瞧,这小子有朕小时候的样子!"

太后撇撇嘴:"跟你一样皮。"眼里却带着笑。

接着是常洵、常浩、常润,一个比一个机灵。后宫的人都说修仪娘娘是送子观音,连皇后都动了心思,托人给阿若送了盒人参,想让她帮忙求个子嗣。阿若收了人参,却只说:"皇后娘娘心善,菩萨会保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