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支撑她没有彻底垮掉的,是黎婆偶尔的“路过”。

阿婆从不进屋,只是静静地在宋云舟那破旧小屋的柴扉外站一会儿。有时是清晨,带着山间草木的清气;有时是黄昏,披着一身落日的余晖。她从不指点技法,也不评价进展。只是那双清亮、仿佛能穿透一切的眼睛,隔着门扉,落在宋云舟布满血丝却依旧倔强挺直的脊背上。那目光沉静如古井,却蕴含着一种无声的力量,像穿透厚重云层的一束微光,短暂地驱散了宋云舟心头的阴霾。

然后,阿婆会留下一点东西:有时是一小捆宋云舟正急需的、处理得极好的韧皮纤维;有时是一竹筒清冽甘甜的山泉水;有时,仅仅是门槛边悄然多出的一小把还带着泥土芬芳的、不知名的草药。

宋云舟默默收下,从不言谢。她知道,言语在阿婆面前是苍白的。她只能将这份沉甸甸的、无声的支撑,连同那束神秘丝线中蕴含的微光,一梭一线,更用力地织进她的布匹里。

日子在腰织机单调的节奏中悄然流逝,山间的野凤凰花开了又谢。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历了多少次推倒重来,当五指山的雨季挟着磅礴的水汽再度笼罩这片土地时,宋云舟的指尖,终于触碰到了第一块完整的小样。

那是一片不过巴掌大小的锦缎。在白天寻常的光线下,它呈现出一种深邃、沉稳的靛蓝色基调。上面织满了高度抽象的几何纹样:层层叠叠的菱形如同凝固的山峦,流畅的曲线如同奔涌的溪流,细密的三角形如同飞鸟掠过的轨迹,还有扭曲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古树不屈的虬枝。纹样古朴、庄重,带着黎锦特有的神秘韵味。

然而,当宋云舟颤抖着手,拉上小屋那扇破旧木窗唯一的、早已模糊不清的玻璃窗扇,将最后一丝天光隔绝在外时,小屋陷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几秒钟令人窒息的死寂。

然后,奇迹发生了。

那片深沉的靛蓝底色仿佛活了过来,开始无声地流动、褪去。如同夜幕降临,洗去了白昼的喧嚣。锦缎之上,那些白天里沉稳的几何纹样,在绝对的黑暗中,开始散发出幽微却清晰的光芒!不是单一的光,而是分层的、立体的光。靛蓝的“山峦”变成了深邃的墨蓝星空,点缀着细碎的银白光点;金色的“溪流”化作了璀璨的星河,蜿蜒流淌;象征飞鸟的三角形光芒锐利如金芒,刺破黑暗;而那代表古树的虬枝线条,则浮凸出来,散发出一种坚韧的、如同青铜器般的青绿色幽光。

整块小洋,在黑暗中,赫然变成了一幅悬浮的、流动的、立体的微型星空图!

宋云舟死死捂住自己的嘴,才没有惊叫出声。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几乎要冲破喉咙。泪水毫无预兆地汹涌而出,滚烫地滑过她因长期缺乏睡眠而憔悴不堪的脸颊。她成功了!不,是黎婆的丝线,是这五指山赋予她的灵感,是无数个日夜的煎熬与坚持……共同织就了这片黑暗中的星河!

她猛地拉开柴扉,不顾外面还飘着细密的雨丝,冲进那片湿漉漉的、开满野凤凰花的山坡,奔向山顶那座静默的船形屋。她甚至忘了敲门,直接冲了进去,将那块在黑暗中散发着梦幻光芒的小样,激动地捧到正在火塘边慢慢捻线的黎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