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足够我布下一个天罗地网,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开始了影帝级别的表演。
我白天在公司正常上班,晚上回到家,就钻进书房,佯装在为苏晴“改造”代码。我故意弄出很疲惫的样子,眼下的黑眼圈越来越重,人也消瘦了不少。
苏晴对我体贴入微,每天给我炖各种补品,晚上还会给我按摩。她看着我电脑上那些飞速滚动的、她完全看不懂的代码,眼神里是掩饰不住的贪婪和得意。
她以为我为她痴狂,为她不顾一切。
她不知道,我每晚熬夜,并不是在做什么“干净”的代码。
我做的是两件事。
第一,我将我和苏晴的所有聊天记录、她和顾凯的邮件、那段关键的录音、以及她索要核心代码的视频(我在书房里提前安装了针孔摄像头),全部做了多重备份和公证。这些,是将他们钉死的法律证据。
第二,我真的在为她准备一份“大礼”——一个定制版的“启明一号”。
这个版本的代码,表面上看天衣无缝,甚至比原版的测试版运行得还要流畅稳定。任何一个程序员来审查,都只会惊叹于它的精妙和完美。
但在这完美的外表下,我埋下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逻辑陷阱”。
我称之为“伊卡洛斯之翼”。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用蜡和羽毛制成翅膀飞翔的少年,因为飞得太高,过于靠近太阳,导致蜡翼融化,最终坠海身亡。
我的这个“伊卡洛斯之翼”也是如此。
这个AI算法在处理小规模、历史回溯数据时,会表现出惊人的预测能力和盈利水平,足以骗过任何前期测试和尽职调查。
但它有一个隐蔽的触发机制。一旦系统接入实时、大规模的交易数据流,并且连续运行超过一个固定的阈值时间(比如,72小时),算法的底层逻辑就会发生一个微小的、雪崩式的逆转。
它会开始追涨杀跌,放大市场的一切非理性波动,用最高杠杆,进行最疯狂的、注定会爆仓的对冲操作。
它不会崩溃,不会报错。它只会用最冷静、最高效的方式,将投入其中的每一分钱,燃烧成灰烬。
这是我献给他们的,用代码谱写的葬歌。
一个月后,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将一个U盘交给了苏晴。
“晴晴,搞定了。”我装出精疲力尽的样子,把U盘递给她,“这里面是‘启明一号’的全部核心源码,我已经处理干净了,绝对安全。”
苏晴接过U盘,像是接过了一个帝国的权杖。她激动得语无伦次,抱着我连连亲吻。
“承宇,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依靠!”
我抱着她,闻着她身上熟悉的香水味,心中却在倒数。
倒数着她和顾凯,从天堂坠入地狱的时间。
拿到代码后,苏晴立刻向我提出了“暂时分开一段时间”。
理由冠冕堂皇:“我马上要创业了,会非常非常忙,我怕会忽略你。我们都冷静一下,等我事业走上正轨,我一定给你一个盛大的婚礼。”
我没有“挽留”,只是“悲伤”地答应了。
她搬走的那天,我甚至还帮她打包了行李,看着她坐上了一辆黑色的奔驰。驾驶座上那个模糊的侧脸,我知道,是顾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