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起来比我想象中要年轻,眼神锐利,带着一种审视一切的威严。
殿试的题目,更加直接。
“为君者,当以何为先?”
这是一个考验为政者核心理念的问题。
我没有回答“仁义”,也没有回答“法度”。
我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民生。”
我在殿试对策中写道: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之要,在食与衣。食足衣丰,则礼义兴,盗贼息。君之所先,唯此而已。”
我阐述了如何发展农业、扶持工商、轻徭薄赋,让百姓富裕起来。
百姓富裕了,国家自然强大。
对策呈上去后,我看到皇帝的眉头微微挑了一下。
而站在一旁的宰相赵玄理,则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三天后,金榜唱名。
我,陈安,位列二甲第十七名,赐同进士出身。
虽然不是状元、榜眼、探花,但这已经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好结果。
我终于成了天子门生。
授官结果很快下来了。
大多数排名靠前的进士,都留在了翰林院或六部。
而我,被外放为江南富庶之地——河清县的知县。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任命。
刘大学士私下里对我说:“河清县是鱼米之乡,也是税赋重地。但那里宗族势力盘根错节,官场腐败,与相党关联甚深。陛下让你去那里,既是考验,也是磨砺。此行,万事小心。”
我明白。
这是皇帝给我的一个机会。
一个让我将纸上之策,付诸实践的机会。
我的战场,来了。
6
踏上河清县的土地,我才真正理解了刘大学士那句“盘根错节”的含义。
这里表面上歌舞升平,一派富庶景象。
但背后,却是由几大姓氏的乡绅豪族,编织成的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他们把持着县里的田地、商铺、码头。
县衙里的县丞、主簿、典史,乃至下面的胥吏,几乎都与他们有姻亲或利益关系。
我这个新来的知县,就像一颗被扔进蜘蛛网里的石子。
所有人都盯着我,看我能扑腾几下。
上任第一天,县丞李德昌就给我安排了一场接风宴。
宴会上,河清县有头有脸的乡绅都来了。
为首的,是县里最大的地主,王家家主王员外。
他也是吏部侍郎王康的族叔。
酒过三巡,王员外端着酒杯,笑呵呵地对我说:
“陈大人,您是少年英才,来到我们河清县,是我们的福气。以后,但凡有任何用得着我们王家的地方,您尽管开口。”
这话说得客气,但潜台词却是:河清县的事,我们说了算,你最好安分守己。
我同样笑着举杯:“王员外客气了。本官初来乍到,还需各位乡贤多多指教。不过,圣上派我来此,职责所在,便是要为一县百姓谋福祉,为朝廷收足税赋。若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我的话,软中带硬,让席间的气氛微微一滞。
王员外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着手熟悉县务。
第一件事,就是查阅县里的黄册(户籍册)和鱼鳞图册(土地册)。
这是征收赋税的根本依据。
但县丞李德昌却百般推脱。
“大人,册子都在库房,年久失修,灰尘太大,您是万金之躯,怎能去那种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