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漏雨的宫墙

咸丰二年的秋雨,比往年来得更急些。

我蜷缩在西三所漏雨的偏房里,听着房梁上 "滴答" 的水声砸在破瓷盆里,溅起的水花打湿了青砖地。怀里揣着的半块干硬的窝头已经发潮,这是今日唯一的吃食。窗外传来其他宫女说笑的声音,夹杂着管事太监尖细的呵斥,像针一样扎进耳朵里。

"玉兰姑娘,该去倒恭桶了。"

粗嘎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是负责看管我们这批秀女的张嬷嬷。我应了声,将窝头塞进袖中,拎起墙角那只沉甸甸的木桶。木桶边缘的毛刺刮破了掌心,渗出血珠混着秽物的腥臭,引得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三个月前刚入宫时,母亲塞给我的那支银簪还别在发髻上。那是她变卖了陪嫁的玉镯换来的,临行前她攥着我的手,眼里的光比宫里的琉璃瓦还亮:"我儿生得这般模样,定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她没说过,凤凰的羽毛要先被踩进泥里。

同批入宫的秀女有六十四人,如今只剩下二十七个。其余的不是染了时疫去了,就是被发落到更偏远的行宫。我能留下来,全靠那张被张嬷嬷骂作 "狐狸精相" 的脸 —— 她们不知道,这张脸此刻正被恭桶的臭气熏得发黄。

"霍玉兰!磨蹭什么?"

张嬷嬷的藤条抽在廊柱上,发出 "啪" 的脆响。我加快脚步穿过回廊,雨水顺着灰瓦滴落,在青石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映出我一身浆洗得发白的粗布宫女服,还有鬓边那支孤零零的银簪。

转角处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几个小太监簇拥着一个穿石青色常服的男子走过。那男子身形挺拔,眉眼间带着股生人勿近的贵气,路过时目光不经意扫过我,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哪来的贱婢,挡着六王爷的路!" 为首的太监厉声呵斥,手里的拂尘直往我脸上挥。

我慌忙跪倒在地,额头磕在湿漉漉的石板上。六王爷?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奕訢?记忆忽然飘回三年前的通州码头,那时我还是个梳着双丫髻的丫头,被劫匪拽着头发往暗处拖,正是这个眉眼锋利的少年一脚踹开匪人,将我护在身后。

"抬起头来。"

清冷的声音在头顶响起。我犹豫着抬头,雨水顺着脸颊滑落,混着不知是泪还是别的什么。他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片刻,忽然对身边的太监低语了句什么,转身离去时,玄色的衣摆扫过我的发梢。

当晚,张嬷嬷破天荒送来一碗热汤面,碗底沉着两个荷包蛋。她看着我的眼神变了,不再是往日的鄙夷,倒添了几分探究:"玉兰啊,以后做事机灵些。"

我捧着温热的汤碗,忽然明白母亲说的 "人情世故",原来藏在这一碗面里。

第二章 红牌与白绫

被翻牌子的那天,我正在清洗御花园的汉白玉栏杆。

小安子尖着嗓子喊 "兰贵人接旨" 时,我手里的铜盆 "哐当" 一声砸在地上。清水混着皂角沫溅了他一袍角,他却没像往常那样呵斥,反而堆着笑递过一块明黄的牌子:"姑娘大喜,皇上今晚翻了您的牌子。"

周围的宫女太监都看过来,眼神里有嫉妒,有嘲讽,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怜悯。我攥着那块冰凉的牌子,指节泛白,袖口的银簪硌得胳膊生疼 —— 那是我唯一能称得上 "体面" 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