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还回去不太好,也就收下了。便宜东西,但沉甸甸的。太阳晒得塑料凳发烫,我俩并排坐着,看着眼前车水马龙,一时都没说话。汗水顺着鬓角流下来,痒痒的。他摸出烟盒,抖了抖,空了。撇撇嘴,随手把烟盒捏扁塞进口袋,好像那里专门等着被揉扁的烟盒似的。

汗珠滑下来,流到眼睛里,涩涩的。这城市的热浪像是黏在皮肤上,甩不掉。我盯着眼前一辆辆疾驰而过的车流。

我家里也有很多空烟盒,是我爸抽完的红梅。

爸妈这会儿应该刚从地里回来,扛着锄头,满身汗泥。家里那几亩薄田,也就够糊口,供我这个大学生,是拼了命的往外挤。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妹妹发来的信息,就两个字“哥在?”。后面跟着个小小的笑脸。妹妹刚升高中,成绩不错,电话里总说不用操心她。但我知道,她那双跑鞋早就破了,也没开口要新的。

有些担子压在身上,沉,却又不敢放下。

微信里静静躺着的转账信息还亮着——“生活费已到账”。那数字,是爸妈不知道在田里弯了多少次腰,在镇上看多少工地的脸色才凑够的。这钱像烙铁,放在口袋里都烫得慌。所以才挤进这身蓝色的骑手服,笨拙地穿行在车流里。

这大城市对我张开怀抱,但好像又处处需要你掏出点东西来。

日子就在等单、取餐、送餐里滚着过。我和小吴算是熟了,偶尔收工早,会找个城中村口的小面摊对付晚饭。七块钱一大碗的素面,飘着几片葱花,他吃得呼啦响。天黑了,蹲在马路牙子边,还能组队开两把游戏。他那部屏幕碎了好几道纹的手机,加载总是最慢,但他手指在满是划痕的屏幕上点得飞快,嘴里骂骂咧咧,喊着冲啊杀啊,那份投入劲儿,跟他跑单时争分夺秒一个样。

有次,我们蹲在小卖部门口昏黄的灯光下,等着匹配的间隙,他忽然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凑过来:“哎,给你看个姑娘。”

手机屏幕划开相册,他翻出几张照片。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大眼睛,尖下巴,妆容精致,带着职业笑容,站在一套气派的欧式沙发前。穿着合身的制服套裙,很精神。

“晴晴,在家具城上班,卖沙发的!”他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眼睛亮亮的,“怎么样?贼带劲儿吧?”

他手指在屏幕上爱惜地划过照片里女孩的脸,碎屏的纹路把那张好看的脸切割成几块。“给她送过两次餐,一次是员工餐,一次是她们店搞活动点的奶茶。说话声儿好听,特温柔……”他描述着两次短暂的接触,仿佛那是值得反复品味的盛事。

后来,晴晴就成了他手机相册里被反复点开最多的人,也是他等单时低头戳屏幕的最大原因。我看到他笨拙地编辑着信息:“今天又忙一天了吧?注意休息,多喝水。”或是发一个无聊的搞笑短视频,后面跟着一排玫瑰花表情。

晴晴的回复总是隔很久,内容精简得像说明书:“谢谢。” “嗯。” “在忙。”偶尔会多发两个字:“收到。” 每次手机震动,小吴都会神经质地快速掏出来看,看到不是她,眼神里的光会暗下去一点点;如果是她,哪怕是简短的回应,他都会对着屏幕傻笑一下,好像浑身又充满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