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点头:“思路清晰。”
我收尾时特地放出一张“风险合规”页面,明确显示:系统仅做格式建议,不抓取全文,不提供付费破解渠道。
——这张页,是为未来的大厂面试准备,也是为“谁想抄,都要先学会守法”准备。
会后,一个穿着简单黑衬衫的男人站在门口——周启霆。
他淡淡看我:“你的产品,我看到了。”
我心一沉又一松:“谢谢。”
他侧头:“来我们开放日做一次内部分享。”
他没有多说。可我知道,这一步,踩在了前世我仰望而不可及的台阶上。
9)感情线反杀:让渣男自己“自爆”
“白桃气泡水”终于按捺不住,在群里发自拍配文:“今天和学长讨论课题到很晚,努力的人互相吸引~”
我把她的文,连同她之前发给我的语音截图,匿名投给了学院“匿名树洞”。标题只有四个字:“求问学术”。
树洞一夜炸锅,所有人都在讨论“学术讨论需不需要开房”。第二天,学院开会重申“师生交往边界”。
我全程不发声。
真正的处刑从不需要喊杀,沉默的秩序会替我推进。
顾征找到我:“你疯了?”
“我?”我笑,“我只是围观群众的一员。”
他咬牙:“你敢这样玩,我也敢。”
“可以。你去。”我递给他一个U盘,“里头是你和她的聊天备份。你要真敢送到学院,就一起送。”
他的唇在颤。
他第一次意识到——我不是闹,我是“每一步都有备案”的对手。
10)大厂开放日:前世的噩梦,这世的舞台
开放日那天,我穿简单的白衬衫与黑裤,头发扎起。周启霆坐在第一排,笔记本合着,目光却很锋利。
我讲“Citation Buddy”的诞生、痛点、路径、合规,再讲产品方法论:
问题拆分:从“被动查找资料”转“主动提醒规范”。
MVP验证:用10个真实用户跑一周,收集引文错误率下降数据。
迭代策略:谁贡献模板,谁在社区榜上;把学术严肃和轻量体验绑在一起。
讲完,安静了两秒,周启霆开口:“你对产品的边界感,远超同龄人。”
他顿了顿,语气一如既往冷,“有兴趣来实习吗?”
我看着他,想起前世我在他楼下的长椅上哭到天亮,他从大厦里走出来,连看都没看我一眼。
这一次,我点头:“当然。”
11)PUA试探来了,我把刀递回去
入职第一周,组里一个老员工笑眯眯:“小林,老规矩,新人要交‘成长报告’——越诚恳越好,最好写上你最大的缺点。”
我抬眼:“这是公司规定,还是组内传统?”
他愣了下:“我们leader喜欢看。”
我点点头,“那我会按照公司规定完善档案。至于‘缺点’,我更愿意通过交付来呈现。”
周启霆从玻璃隔间里看了我一眼,没说话。
那天晚上,周启霆给我发来一句:“你的回答合格。”
我笑,继续忙我的。
PUA的本质是“把你的人格价值改写为他们手里的筹码”。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