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一间合租小屋里最靠窗的位置,光线好,利于稳定情绪和保胎。
夜里,我吐到昏天黑地,洗把脸继续做题。宝宝在我腹里像米粒,我握笔像握刀。
6)渣男的反扑与试探
冷静期第三周,“白桃气泡水”加我微信,头像是软糯的猫爪:“学姐,我听说你和顾学长闹误会了?他好辛苦的,你不要太苛刻啦。”
我手指敲了三个字:
“你谁啊?”
她发来一长串自证清白的语音,我没点开。
我只截图,保存,备注:证据链·第三方主动接触。
当晚,顾征来敲门,手里提着水果:“见夏,我把参考文献补了,导师也说没问题。我们把证领了吧,我会改的。”
我看他一眼,伸手接过水果,放下,又把门带上。
门内外只隔一层薄木,像我们来回穿梭的三年。我靠着门,听见他在外面喃喃:“我真的会改的。”
他会改吗?会。他会把“改”用在“如何掩饰”,而不是“如何修正”。因为前世他就是这么过来的。
我打开电脑,开始写一份“关系终止与共同胎儿抚养意向书”(非法律文件,只是备忘),并且预约了律师咨询。不是为了撕,而是为了让每一步有记录、有证据、有底线。
7)职场线开启:提前截胡的大厂项目
速成营里有个导师曾在某大厂做产品经理,他发了一个真实练习题:“为校园市场设计一款轻量级科研资料管理工具,三周后交Demo。”
这不就是前世顾征进大厂用来内推的项目吗?他当时的PPT,是我做的;后来他们团队把它做成实习项目,挤掉了另一个女生的位置。
我直接把前世的坑填平:
定位更聚焦:做“冷门期刊抓取与引文规范提醒”。
亮点:本地+云端双路缓存,离线可查;多语种参考一键补全。
增长闭环:校园讲座+导师背书+论文盲审前夜的“救命弹窗”。
风险规避:不碰版权红线,所有抓取只提供索引与引用格式建议。
我把Demo打包上传,写了一封“给校企合作部的邮件”,极简、利落。
——三天后,学校项目对接老师回我:“可以来路演。”
我盯着这行字,手有点抖。不是激动,是一种“命运开始倒向我”的稳感。
8)公开处刑·第二场(职场预演)
路演当天,顾征和他的导师也在。校企合作部安排座位时,他刚好坐到我后面——命运有时喜欢给人看戏的位置。
主持人请第一组上台,我迈过去,背脊挺直:“大家好,我是林见夏,我的产品叫《Citation Buddy》。”
我把三张关键原型图投在大屏:
冷门期刊抓取列表
引文缺失智能提醒
一键生成多种引用格式
台下响起窸窸窣窣的讨论声。我扫过顾征,他的脸色在灯光下灰白交错。
评委问:“这个的商业化路径呢?”
“前期To B校内采购,按年授权;后期To C订阅,按论文周期收费;再往后,可以为大厂文档生态接入插件位。”我顿了顿,“我知道某大厂的新一代文档产品开放了API测试,我已经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