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盯着我,一字一顿。
“滚、蛋。”
说完,他不再看我,转身就走,砰地一声甩上了自己办公室的门。
整个办公区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有同情,有好奇,更多的是看好戏的幸灾乐祸。
我走到那张桌子前。
灰尘在阳光里飞舞。
那叠文件像座小山,封面印着刺眼的红色大字:《“智享家”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市场推广草案(初稿)》。
我拉开那把嘎吱作响的椅子,坐下。
翻开第一页。
小敏蹑手蹑脚地凑过来,递给我一个落满灰的笔记本和一支笔芯快用完的签字笔,小声说:“晚星姐……厉总他……压力太大了……你别往心里去……电脑……电脑暂时没有多余的……”
“谢谢。”我接过本子和笔。
笔尖在粗糙的纸页上划过。
我知道,从踏进这里的第一步,我就没有退路。
段家的金丝笼是死路。
厉沉的厌恶是荆棘。
而我,必须在死路和荆棘里,趟出一条活路来。
三天。
七十二小时。
我把自己钉在那张嘎吱作响的椅子上。
白天,像块海绵,疯狂吸收一切。
市场部被骂蔫了的同事,开始只敢给我基础资料。我主动凑过去问,问他们踩过的坑,问用户访谈的细节,问竞争对手的动向。问得多了,大概看我确实不像来当大小姐的,才有人小心翼翼跟我吐槽几句。
技术部那个被厉沉点名“卷铺盖”的王工,黑眼圈快掉到嘴角。我抱着笔记本蹲在他旁边,看他调试那块发烫的芯片板子,听他骂骂咧咧供应商坑爹,芯片底层驱动有问题。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我就一遍遍问,记满好几页纸。
供应链的李姐,焦头烂额打电话跟供应商扯皮。我帮她整理报价单,把几十家供应商的零件价格、交货周期、最小起订量,一项项手动输入电脑,做成对比表格。表格清晰得李姐都愣了一下。
晚上,办公室人走光了。
我啃着楼下便利店买的冷三明治,就着凉透的白开水,翻那堆“垃圾”草案。
写得确实……浮夸。满篇“颠覆行业”“生态闭环”“极致体验”,空洞得像气球。
用户需要什么?
痛点到底在哪里?
我脑子里反复出现王工调试时骂的“功耗”,李姐电话里吼的“成本”,还有市场部同事私下吐槽的“用户说操作太复杂,家里老人根本不会用”。
我把所有收集到的碎片信息,像拼图一样往草案里填。
“垃圾”文件上被我画满了红叉和问号,空白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旁边新买的笔记本,已经写掉了大半本。
累了,就趴桌子上眯一会儿。
醒来继续。
第三天下午。
窗外天色阴沉。
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声和空调的低鸣。
我揉了揉酸胀的眼睛,看着桌上摊开的最终方案。
封面被我重新打印过,标题改成了:《“智享家”V1.0 核心痛点攻坚与低成本落地推广方案》。
没有颠覆,没有闭环,没有极致。
只有三个核心点:降功耗(解决芯片发热待机短)、压成本(优化供应链主推高性价比单品)、傻瓜操作(极简APP界面+语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