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没有去动主板。目光投向那颗被巨大的“霜龙”RTX 4090显卡遮挡了大半的CPU散热器——一个沉甸甸的双塔风冷,巨大的散热鳍片此刻沉默着,像一座冰冷的墓碑。她伸出手,手指有些微不可察的颤抖,开始拆卸散热器顶部的固定螺丝。
螺丝拧得很紧。金属与金属摩擦发出细微的“咯吱”声,在死寂的店铺里被无限放大,像某种不详的预兆。当最后一颗螺丝被取下,她深吸一口气,用巧劲将沉重的散热器主体向上提起。
“啵”的一声轻响,散热器底座与CPU顶盖之间的硅脂被分开了。
一股难以形容的、焦糊中混合着某种甜腻化学物质的味道,猛地窜了出来!极其浓烈!刺鼻!
苏晓的胃部一阵剧烈翻搅,她猛地捂住口鼻,强忍着呕吐的冲动。这味道……太熟悉了!是CPU在极端高温下,内部的硅晶片、金属触点、封装材料被彻底烧毁、碳化后散发出的死亡气息!伴随着这股恶臭,散热器铜底上残留的硅脂,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焦黄色,像凝固的脓液,完全失去了正常的灰白色膏状质感。而在CPU顶盖(IHS)的中心区域,靠近边缘的位置,赫然印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不规则的焦黑痕迹!那痕迹深入金属,边缘甚至有些微的熔融变形!
她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这绝对不是一次普通的“点不亮”或者“蓝屏死机”能造成的!这是瞬间的、毁灭性的热失控!是CPU核心在远超安全极限的电压下,温度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冲破阈值,内部晶体管被彻底击穿、烧毁!就像一个被瞬间点燃的微型炼钢炉!
她强忍着生理上的不适和心底翻涌的寒意,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功能,凑近那块焦痕仔细照射观察。焦痕的边缘极其锐利,中心区域的金属顶盖甚至能看到细微的、因高温而导致的晶格扭曲和变色。这印证了她的判断——瞬时、超高温度冲击。
苏晓放下散热器,动作变得更加凝重。她从自己的工具包里拿出一个便携式的Debug卡(主板诊断卡)和一个USB接口的编程器。Debug卡插在主板的PCIe x1插槽上。编程器的线缆则小心翼翼地连接到了主板BIOS芯片(一个八脚的小芯片,通常位于主板电池附近)的引脚上。
她需要读取BIOS芯片里存储的设置信息,绕过主板本身可能存在的故障。这是硬件工程师在主板无法点亮时的终极手段。
电脑连接编程器,打开专用的读取软件。进度条缓慢移动。几秒钟后,一个包含着BIOS固件所有设置信息的二进制文件被完整地提取出来。苏晓用专业的十六进制编辑器打开了这个文件,熟练地滑动鼠标滚轮,在密密麻麻的代码和数据块中快速搜索着关键的设置项标识符。
她的目光锐利如鹰,过滤掉无用的信息流。终于,在一个特定的地址段,她找到了控制CPU核心电压偏移(Vcore Offset)的字段。
找到了!
十六进制数值清晰地显示在那里:0xDB。
苏晓的呼吸瞬间停滞。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撞击着,发出擂鼓般的闷响。她太熟悉这些数字了。在BIOS设置里,电压偏移值通常以毫伏(mV)为单位进行调节。而0xDB这个十六进制数值,换算成十进制,是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