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知道啦,传统派。"愿小姐笑着摇头。

望先生对烹饪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尤其是对虾滑的处理——必须手工摔打满三百下,才能达到理想的弹性。

木杵撞击虾肉的声音在安静的院子里格外清晰。

咚、咚、咚,像一首原始而有力的鼓点。望先生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但他手上的节奏丝毫不变。

虾肉逐渐从松散变得粘稠,颜色也从半透明转为不透明的粉白。

"我回来了!"玲小姐的声音从前面传来,伴随着塑料袋的窸窣声。

她风风火火地冲进后院,马尾辫随着动作左右摇摆。"你们猜我买到了什么?"

不等两人回答,她就兴奋地打开袋子:"新鲜的蛏子!老陈今天刚捞上来的,还吐着沙呢!"

"这个季节的蛏子最肥美。"望先生暂停摔打,凑过来看了一眼,满意地点点头。

玲小姐放下袋子,卷起袖子加入准备工作。

她负责清洗蛏子,动作麻利得像是在跳舞。

水花溅在她的脸上,她也不在意,只是随意地用袖子擦一下。 三人默契地忙碌着,偶尔交换一个眼神或简短的话语。

愿小姐想起他们初次相识的场景——那是在老街一年一度的美食节上。

她摆摊卖自己研制的虾饺,望先生在隔壁展示他的手工拉面。

而玲小姐则拿着一台相机帮拍摄记录时光。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三人挤在同一把伞下躲雨,就这样成了朋友。

"二百九十七、二百九十八、二百九十九、三百!"望先生长舒一口气,放下木杵。

虾肉已经完全变成胶状,粘在石臼里,随着他的动作微微颤动。

"完美。"愿小姐用手指轻轻戳了戳虾滑,感受到那种恰到好处的弹性。

她挖出一小块,熟练地挤入口蘑的菇伞中。

虾滑在菌盖中自然蜷曲,形成月牙般的形状,白得几乎透明。

玲小姐已经准备好了蒸笼,铺上了新鲜的荷叶。

愿小姐将做好的口菇虾滑一个个放进去,排列得整整齐齐。

望先生则开始处理蛏子,准备另一道配菜。

"火候很重要。"愿小姐盯着灶上的蒸锅,水已经烧开,蒸汽从锅边溢出。"六分钟,不能多也不能少。"

玲小姐拿出手机计时,望先生则开始调制蘸料——鱼露、柠檬汁、蒜末和一点点糖,简单却能带出海鲜的鲜甜。

厨房里弥漫着复杂的香气:高汤的醇厚、虾肉的清甜、荷叶的清香,还有隐约的海风味。

当时钟指向七点半,第一笼口蘑虾滑出锅了。

蒸汽腾空而起,在晨光中形成一道小小的彩虹。

愿小姐小心地揭开盖子,完美的虾滑呈现在眼前——菇伞微微张开,虾滑变得半透明,表面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让我尝尝!"玲小姐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却被烫得直吹气。

她咬了一小口,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天啊,这太——"

店门被推开的声音打断了她。会计老李站在门口,鼻梁上架着那副永远擦不干净的眼镜。"老远就闻到香味了,"他笑着说,"能给我来一份吗?"

"李叔,您来得正好。"愿小姐热情地招呼,"刚出锅的第一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