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心湖涟漪
顺风船行遇刺后,沈砚的日子并未平静。曹无赦似乎认定了他这块“算璞”,将其正式调入专案核心,日夜埋首于与劫案、海沙门、乃至漕运各方势力相关的庞杂账目、卷宗之中。巨大的压力和对危险的恐惧,如同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唯有在数字的迷宫中,他才能找到一丝掌控感。
他发现海沙门在淮安的活动远不止船行。他们通过控制一些小型的船帮、码头苦力、乃至米铺、当铺,编织了一张细密的地下网络。这些网络的经济往来极其隐秘,往往通过多层、看似无关的商户进行流转,最终汇向几个模糊不清的源头。这需要极其庞大的计算量和关联推演能力。
连续数日不眠不休的“听算”,沈砚的精神已绷紧到极限。无数数字在他脑中疯狂旋转、尖叫、撕扯,像要将他的意识彻底吞噬。他脸色惨白,冷汗浸透单衣,握笔的手不住颤抖,眼前阵阵发黑。
“呃…”一声压抑的痛哼从他喉间溢出,他猛地捂住头,身体蜷缩起来,如同受伤的野兽。
“沈先生?”一个清冷的声音在门口响起。苏璎端着一份待签的文书站在那儿,看到沈砚痛苦的样子,冰眸中闪过一丝波动。
沈砚想摆手示意无事,却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苏璎放下文书,快步走近。她没有多问,伸出微凉的食指,精准地点在沈砚的太阳穴上。力道不轻不重,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缓缓揉按。接着,指尖沿着他紧绷的颈侧、肩胛几处穴位滑过,或点或揉。
沈砚只觉得一股清凉柔韧的气息,如同涓涓细流,顺着她的指尖涌入自己几近爆炸的识海。那疯狂肆虐的数字风暴,竟被这股气息奇异地抚平、梳理,缓缓归于沉寂。剧烈的头痛如潮水般退去,只剩下劫后余生的虚脱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
他睁开眼,正对上苏璎近在咫尺的眸子。冰层似乎融化了一角,露出底下深藏的、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你…”沈砚声音沙哑。
“些许推拿手法,家传的,能安神。”苏璎收回手,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冷,但耳根却泛起一抹极淡的红晕,转身欲走。
“苏姑娘!”沈砚脱口而出,随即又觉唐突,低声道,“多谢。”
苏璎脚步微顿,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消失在门外。
指尖的微凉触感仿佛还在,那缕抚平他识海的气息更是在心头萦绕不去。沈砚怔怔地坐着,第一次发现,这冰冷的账房,似乎有了一丝暖意。然而,一个更深的疑惑也随之升起:她到底是谁?那绝非普通的“家传推拿手法”。
第五章 情网难择
共同的秘密和那夜的微妙情愫,无形中拉近了沈砚与苏璎的距离。沈砚不再像最初那样戒备她,甚至会在核对账目遇到疑难时,与她探讨几句。他惊讶地发现,苏璎不仅字好,对数字也异常敏锐,虽无他那种“听算”的天赋,但逻辑清晰,常能给他提供独特的视角。
沈砚越来越信任她。在一次对近期运河各段“异常损耗”(如沉船、货物湿损)的综合分析后,沈砚有了一个大胆的推论:海沙门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劫走那百万漕银!他们似乎在利用这次劫案制造的混乱,暗中调整运河各段的运输效率,制造出一种人为的“拥堵”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