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时光褶皱里的重逢
18:05 的社区食堂总比北京时间慢两分钟。
不锈钢窗口上方那只红色电子钟,秒针每跳一格都发出钝响,像老式挂钟的摆锤敲动。王阿姨把最后一块豆腐扣进小号搪瓷盆,盆底磕在台面上,"当、当" 两声,倒像二十多年前井口信号员敲钢管的动静,听着格外亲切。她抬眼望门口,老周果然来了,军绿色工装外套洗得发白,领口补丁还是她去年用双线回针缝的,针脚细得跟矿灯线似的。
王阿姨用勺背轻敲盆边,幅度小得只够老周看见。老周点点头,却不急着端走,端着那碗红烧肉在食堂里绕圈。头一圈数了十二张桌子,第二圈见每张桌缝里都嵌着昨天的油渍,第三圈停在靠窗空桌前,面朝大门放下碗。红烧肉在汤里晃,映得他手背上血管鼓鼓的。
塑料门帘一掀就哗啦响。张桂兰跨进来时,手里那只磕了口的搪瓷碗,缺口在灯下闪着冷白,像三十年前矿区表彰大会那晚,灯泡炸了掉进水里的玻璃碴。她穿件藏青夹袄,袖口磨得发亮,头发挽成低髻,碎发落在耳后,灯一照像覆了层煤粉,看着就眼熟。
食堂的灯忽然闪三下,"滋啦" 一声电流响,仿佛有人往井底扔了点燃的导火索。张桂兰在门槛上绊了下,碗沿碰出 "叮" 的脆响。老周的目光穿过晃悠的灯影,跟她对上了。
那一刻食堂的声音都退远了。老周后颈月牙形疤在领口若隐若现,张桂兰左手无名指的铜顶针被灯光打出圆环,像枚小矿灯。两人隔着二十九年零四个月的光阴,互相望了望,又赶紧避开,心里都咯噔一下。
王阿姨把豆腐递出来,小声说:"今天不咸,你尝尝。" 张桂兰点点头接过来,指尖碰到王阿姨手背 —— 那铜钱大的老年斑像干涸的河床。王阿姨手一抖,跟被烫着似的赶紧缩回去,眼神飘到老周那儿又飘回来,终究没说啥,只是叹了口气。
张桂兰端着豆腐往最角落的桌走,桌面有道闪电形裂缝,她把碗搁裂缝上,汤汁顺着缝往下渗,像条细暗河。老周站在原地,红烧肉的热气在他脸前氤氲成小雾,模糊了视线。
他瞅着张桂兰的背影,灯下显得单薄,肩胛骨轮廓像两片薄煤矸石。那年表彰大会,她站在球场边,红绸搭肩上活像簇跳动的火焰,精神头足着呢。他张了张嘴想喊 "桂兰",偏偏被窗口师傅的吆喝盖过去:"白菜豆腐 —— 张师傅 ——"
尾音拖得老长,跟矿井里的回声似的荡来荡去。张桂兰背影僵了僵,没回头。老周看见她右手拇指在左手背敲:1、2、3—— 敲到第三下,她起身,碗里的豆腐晃了晃,像水面落了粒石子。
老周下意识伸手,只抓到缕风。指尖碰到桌沿裂缝,沾了点灰 —— 那是时间落下的煤灰,三十年了还没扫净,跟心里的念想似的。
张桂兰走到门口,塑料门帘掀起来又落下,哗啦一声像道沉闸门。老周坐在原地,红烧肉的热气散了,汤汁表面凝起层薄油膜,跟封冻的井口似的,冷冷的。
食堂的灯彻底暗下来,只剩窗口亮着盏小灯,照在空座位上。王阿姨过来收走张桂兰的碗,碗底剩粒葱花,像撮没熄的矿灯。
老周低头看见地砖裂缝,真像弯月牙。伸手摸了摸,指尖又沾了点灰。忽然想起二十九年前,他也这样坐在食堂,看张桂兰背影消失在门口,手里端着的红烧肉,像盏快没油的灯,芯子还燃着点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