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2 日:快发联盟的新尝试与啤酒塔下的烟火气
05:30-07:30 晨光中的工具醒盹与麦芽香
杭州城东的晨雾还未散尽,快发联盟的六辆房车已经在老啤酒厂旧址的空地上排开阵势。沈砚踩着露水走到自己的3号房车前,鞋尖沾上了几片啤酒花的花瓣。他手里捏着老杨昨晚特意留下的麦芽杆,这根金黄色的麦杆在晨光中泛着琥珀般的光泽,杆身上还留着几道浅浅的牙印——这是老杨咬过的痕迹,说是"要让工具沾点真酒气"。
房车侧面的工具挂板上,十三把剪刀整齐排列,每把都挂在特制的铜钩上。沈砚取下给陈教授剪"麦芽银丝烫"的12号剪刀,这把剪刀的刃口比普通剪刀宽0.3毫米,是专门为银发设计的。晨露在刃面上凝成细密的水珠,他用麦芽杆轻轻拨弄,水珠顺着刃口滚落,在地上留下一条蜿蜒的水痕。
"今天的露水比昨天重。"沈砚自言自语着,把剪刀举到眼前。透过放大镜,能看到刃口上有个几乎不可见的豁口——昨天给外卖骑手小张剪"网纹头"时,碰到了根特别硬的头发。他掏出600目砂纸,左手拇指抵住剪刀转轴,右手捏着砂纸开始打磨。砂纸与金属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春蚕啃食桑叶。
后舱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王师傅正蹲在液压杆旁调试。他面前摆着七个型号的扳手,从最小的6毫米到最大的19毫米,一字排开。最右边那把14毫米的扳手上缠着褪色的红布条,这是去年修啤酒塔时拧断过又焊好的"功勋工具"。王师傅往活塞杆上抹着特制的润滑油——这是他用亚麻籽油和麦芽酒按10:1的比例调制的,油液呈现出淡淡的琥珀色,散发着若有若无的酒香。
"升到1.2米正好。"王师傅用粉笔在液压杆上画了道线,线的高度刚好能让顾客坐着不窝脖子,理发师站着不弯腰。他试着升降了三次,液压杆发出的"嗡嗡"声比昨天平稳了许多,像是喝了醒酒汤的醉汉终于清醒过来。
张婶的后勤车停在2号位,车斗里的三层蒸笼正冒着热气。她掀开最上层的笼屉,三十个麦芽发糕整齐排列,每个发糕上都嵌着新鲜的啤酒花。这些绿色的小花苞在蒸汽中微微颤动,像撒在米糕上的翡翠。"给老顾客留了十个,"她边擦手边说,围裙上的啤酒花图案被蒸汽熏得发亮,"剩下二十个当试吃品,谁夸好吃就送半杯老杨的鲜啤。"
后勤车角落里放着个铁皮箱,里面是二十条新缝的围布。张婶取出一条展开,白色的围布边角绣着金色的小剪刀图案。"上次那个小男孩说围布太素,"她笑着指给路过的老刘看,"我就绣了些花样,这样孩子们剪发时就不会闹了。"
老杨的啤酒车最热闹,他正把昨晚酿的桂花啤酒往不锈钢桶里灌。酒液从龙头涌出时泛起雪白的泡沫,在晨光中像流动的珍珠。"尝尝这个!"他舀了杯递给路过的沈砚,杯沿沾着几粒金黄的桂花,"用的是新摘的早桂,比昨天的甜三分,后劲还小。"
啤酒车的挡板上贴着张小美新画的海报:左边画着"麦芽平头"配鲜啤,右边是"酒花髻"配精酿,中间是个举着剪刀的小人,两颗门牙特别显眼。海报右下角还写着"剪发满50元送一杯",字迹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老杨自己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