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让我背脊微微发凉,但我还是点了头。
汇报安排在上午十点半。临近时间的时候,我把小组成员叫到会议室过一遍流程,周启抱着笔记本坐在我右手边,低声跟我说:“有些数据我帮你调了,能更好看一些。”
我皱了皱眉:“调了?”
“只是从另一个角度筛选,没有作假。”他补充,“你不需要担心。”
我没来得及追问更多,会议已经开始。
投影幕布上,PPT一页页翻过,我努力控制语速和呼吸。到最后一页,我刚准备总结,坐在前排的副总裁举起手:“这个方案的创意部分太普通了,没有亮点。”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空气像被冻住一样。我的手心开始出汗,眼角余光扫到女主管,她正微微扬着下巴,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
我稳了稳声音:“创意部分我们会在下一阶段做强化,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确保执行可行性和资源落地。”
副总裁点点头,却没再说话。会议很快结束,方案被退回。
走出会议室时,我感到背后有几道视线落在我身上,分不清是同情还是看热闹。林珊追上来,小声说:“别想太多,第一次本来就难过关。”
我勉强笑了笑,却没回应。
下午的办公室异常安静,键盘敲击声和打印机的嗡鸣声交织在一起。我在文件夹里翻找修改的方向,周启走到我桌前,放下一叠数据表:“这些是内部最新的市场反馈,可能有用。”
我翻开一看,数据非常详细,而且包含一些平时很难拿到的渠道信息。
“你怎么弄到的?”我抬头。
“朋友在财务部,帮我调了。”他语气很淡,像是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我心里微微一紧,这种数据如果走正常流程,至少要一周才能到我手里。可现在,我们几乎是即时获得。
“放心,这些数据没人会追查。”他低声说完就走了。
晚上八点多,办公室只剩下我和他。我们并肩坐在电脑前,重新调整方案。他的工作很快,数据和创意的结合让方案立刻有了新的面貌。
“这样,亮点就出来了。”他说。
我点头,却没说心里的顾虑——这些数据的来源,如果被人查出来,会是什么后果?
快十点时,我去茶水间倒水,路过走廊尽头时,听到新经理的声音。他的背影和女主管的身影映在玻璃门上,两人靠得很近,像是在低声交谈。
我下意识放轻脚步。
“她是个可用的人,但你得保证……”新经理的声音被压得很低,后面几个字被关门声吞没。
我站在走廊尽头,指尖握着水杯,冰凉的触感一点点渗进掌心。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可能并不是唯一的棋子。
回到工位时,周启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走,他看了我一眼:“明天早上九点,把新方案给经理过一遍。”
“好。”我点头,看着他消失在电梯口。
夜色笼罩着整栋大楼,外面的霓虹在玻璃上反射成斑驳的色块。我关掉电脑,金色钢笔静静躺在文件夹旁,金属表面反射着微弱的光。我伸手拿起它,指尖的温度很快被冰冷覆盖。
那句“她是个可用的人”在耳边挥之不去,像是提醒,也像是某种未知的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