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倒吸一口冷气:“凶手不仅懂网络发帖,还懂系统进程?这是个技术型罪犯。”
陆沉没接话,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他带了自己的笔记本,用数据线连到死者电脑)。“死者浏览器历史记录被清空了,但我能恢复。” 他调出一个隐藏文件夹,“看这个,三天前‘夜行者’发帖子的同一时间,死者浏览过一个叫‘魔都异闻录’的私人论坛,里面有个帖子标题是《论如何用都市传说制造完美犯罪》,发帖人 ID……” 陆沉放大屏幕,“‘夜行者’。”
“所以死者早就认识凶手?” 张海峰追问。
“不一定,” 陆沉摇头,“可能是凶手主动联系死者,用某种把柄威胁他配合。你看死者的聊天记录,‘按你说的’,说明有前提条件。” 他顿了顿,调出死者的银行流水,“死者最近三个月有五笔不明收入,每笔 2 万,来源都是匿名账户。”
就在这时,陆沉的笔记本发出 “叮咚” 一声 —— 是论坛新消息提醒。他点开,发现 “魔都异闻录” 论坛上,“夜行者” 刚刚发了个新帖子,标题是《第一幕:石库门的告别》,内容只有一张照片:正是这间屋子的书桌视角,死者趴在桌上,鲜血染红领口,而照片拍摄时间显示为 11 点 30 分 —— 凶手在离开前,用死者的手机拍了照,发在了论坛上。
帖子最后一句:“下一个‘演员’,会是谁?提示:她喜欢在午夜刷微博,尤其是 #上海深夜食堂# 的话题。”
张海峰立刻看向小李:“查!# 上海深夜食堂 #话题,最近三天活跃的女性用户,重点是住在虹口区附近的!”
陆沉却盯着照片的细节 —— 照片里,书桌一角有个不起眼的东西:半块咬过的粢饭团,包装纸上印着 “老街粢饭团店” 的字样。“这粢饭团……” 他抬头看向张海峰,“墨玉路附近卖粢饭团的老店,只有‘老街粢饭团店’,每天凌晨 4 点开门,卖到早上 9 点就收摊。现在是晚上 11 点,死者桌上怎么会有这个?”
张海峰一愣:“难道死者早上买的,放了一天?”
“不可能,” 陆沉拿起粢饭团(同样戴了手套),“糯米还软着,没变硬,里面的肉松是湿润的。这是新鲜的,最多不超过 2 小时。” 他看向窗外漆黑的雨幕,“凶手带来的。”
也就是说,凶手不仅和死者有约,还带着粢饭团来的。为什么?是死者要求的?还是凶手的某种习惯?或者…… 这粢饭团本身,就是下一个线索?
雨还在下,石库门房子的老式挂钟突然 “铛” 地响了一声 ——12 点到了。电脑屏幕上,“夜行者” 的帖子下,已经有了第一条回复,来自一个 ID 叫 “小桃妖” 的用户:“哇,这是真的吗?还是角色扮演?好刺激!”
陆沉看着那个 ID,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一瞬。他总觉得这个 “小桃妖” 有点眼熟,好像在哪个网络社区见过……
(第一章 完)
第二章:深夜食堂的诱饵
一、数据洪流中的猎物
"每小时 150 次调用限制,要跑完这 876 个用户至少需要 6 小时。" 张海峰将警用笔记本电脑推到陆沉面前,屏幕上跳动着 #上海深夜食堂# 话题的用户数据图谱。2015 年的新浪微博 API 像个吝啬的守门人,即使是警方申请的高级权限,也只能分批获取用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