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七点零五分的地铁

七点零五分的地铁二号线,像一条被掐住七寸的长蛇,在城市的钢筋血管里缓慢蠕动。林枫被人群推搡着挤进车厢,左肩抵着安全门,右手高举手机,屏幕里白芸刚刚发来一条语音——

“早呀,打工人。”

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软糯,像杯没来得及加糖的拿铁。林枫把音量调到最小,贴在耳边听了一遍,又点了一遍。四周的呼吸声、耳机漏出的短视频神曲、列车与轨道的金属摩擦,都在与他争夺这短暂的温柔。

他回了句“早安”,又补上一个【猫咪抬爪】的表情,却在发送前停住——早高峰的地铁信号时断时续,白色小圈圈转了又转,仿佛也在提醒他:别做梦了,先保住全勤奖再说。

林枫今年二十七,互联网公司运营,月薪税后一万三,房租四千五,通勤两小时。他的日常就像Excel表格里的循环公式:起床—地铁—打卡—开会—改需求—外卖—加班—打车—到家—洗澡—刷手机—睡觉。偶尔,表格会跳出一条报错:今天白芸休假,能一起吃晚饭。于是整个单元格亮起荧光绿,他才有勇气把闹钟从六点半调到七点。

白芸在旅行社做新媒体编辑,朝九晚六,听起来比林枫轻松,实则一篇推文要改十八遍,甲方一句“感觉不够治愈”就能让她熬到凌晨。她最擅长的事,是把别人去不了的地方写成诗,把“人均两千”写成“一杯奶茶钱的浪漫”。下班后,她窝在出租屋的懒人沙发里剪视频,背景乐是海浪声,画面里是马尔代夫的水屋,而脚边堆着没洗的袜子和泡面的空碗。

他们相识于大学社团,毕业后一起留在这座城市。恋爱五年,合租三年,吵架两百多次,分手零次。不是没动过念头,只是一想到重新找房、重新适应另一个人睡觉时的呼吸频率,就觉得不如凑合。凑合久了,竟也生出一种相依为命的踏实感。

列车驶过中央公园站,车厢空了一半。林枫终于抢到座位,从背包里掏出还温热的饭团——白芸昨晚做的,用海苔裹了芝士和煎蛋,边缘压得有点丑,像小学生手工作业。他咬了一口,微信提示音接连响起。

运营群:【@全体 9:30 A1会议室,对一下618复盘。】

房东:【小林,下个月开始涨租300,能接受不?】

母亲:【枫枫,你二姨给你介绍了个姑娘,老师,稳定,照片发你看看?】

林枫把饭团一口塞进嘴里,腮帮鼓成河豚。他先回了运营群“收到”,再给房东发了个【跪了】的表情,母亲的语音他直接长按转文字,最后把白芸的聊天框置顶,发过去一张从车窗俯拍的早高峰人海。

林枫:【看,全是咱们的战友。】

白芸回得很快:【别贫,今天周五,你别忘了。】

林枫当然没忘——他们约定好,每月第二个周五,不加班,不开电脑,去吃一顿超过人均两百的“奢侈饭”。上一次是三个月前,白芸临时被叫去救场直播,林枫在商场门口等到餐厅打烊,最后买了两桶肯德基回家,就着啤酒看《舌尖上的中国》下饭。

这次不能再鸽了。林枫在备忘录里设了三道闹钟,备注依次是:

18:00 关机

18:05 打卡

18:10 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