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下背包,先检查了门窗,还好都能从里面锁上。生起煤炉后,屋子里渐渐有了暖意。煮了碗泡面当晚餐,窗外的雨声不知何时已经变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怪的呜咽声,像是有人在远处吹奏埙乐,又像是风吹过山谷的回响。
陈默走到窗前,借着朦胧的月光看向村外的群山。那些山峰在夜色中像沉默的巨人,轮廓模糊而神秘。他拿出相机,想拍下这朦胧的夜景,镜头里却意外捕捉到村口方向有几点微弱的火光在移动,像是有人举着灯笼在雨中行走。
“难道村里还有夜巡的人?” 他疑惑地放下相机。老者的警告在脑海中回响,他打消了出去探查的念头,锁好门窗躺在床上。那呜咽声断断续续,像一首古老的催眠曲,伴随着煤炉轻微的噼啪声,将他带入了不安稳的梦乡。
梦中他置身于一片迷雾森林,四周都是一模一样的古树,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回到原点。黑暗中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他回头却什么也看不见,只有越来越近的呜咽声,像无数人在耳边低语。
2 第二章 古巷秘闻
清晨被清脆的鸟鸣唤醒时,陈默发现窗外的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青瓦屋顶上,折射出湿润的光泽。推开屋门,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扑面而来,昨夜的诡异氛围仿佛只是一场梦。
他背着相机在村里闲逛,石板路经过雨水冲刷后格外干净,青灰色的石面上能清晰地看到岁月留下的凹痕。两侧的房屋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有些门楣上还保留着精美的木雕,虽然部分已经残缺,但仍能看出当年的工艺精湛。
村里异常安静,偶尔遇到几个老人,都是用警惕而好奇的目光打量他,没人主动打招呼。陈默尝试着与一位正在晒谷的老婆婆搭话,对方只是摇摇头,转过身继续忙碌,仿佛他是透明的。
走到村子中央,他发现一座规模较大的祠堂,朱漆大门紧闭,门环上锈迹斑斑。祠堂前有块平整的空地,用青石板铺就,中央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 “青石巷记” 四个大字,碑文已经模糊不清。
正当陈默用相机拍摄石碑上的纹饰时,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个约莫六十岁左右的老婆婆,背着竹篓刚从山上回来,篓子里装着些草药和野果。与其他村民不同,她的眼神里没有那么多警惕。
“后生,你是昨天来的摄影师?” 老婆婆放下竹篓,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是的阿姨,我叫陈默。” 陈默连忙收起相机,“您认识我?”
“村里就这么大,来个生人谁家不知道。” 老婆婆笑起来眼角堆起皱纹,“王老头没为难你吧?他就是那脾气,对外人凶巴巴的。”
“没有,他还帮我找了住处。” 陈默连忙说道,“阿姨,我想问问村里的情况,比如这祠堂和石碑的来历。”
老婆婆的笑容淡了下去,眼神飘向祠堂紧闭的大门:“这些都是老祖宗的事了,说不清。我们青石巷有规矩,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说的不说。”
陈默看出她有所顾虑,从背包里拿出袋昨天在县城买的点心递过去:“阿姨,我第一次来这种古村落,就是好奇。这是我自己买的点心,您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