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谷雨的雨带着草木的腥气。

我蹲在龙王潭的石壁前,看青苔在水痕里舒展。灰绿色的绒毯漫过卵石的脊背,把棱角晕成柔软的弧线,雨珠砸在上面,漾开细密的银圈,像谁在绒布上绣了星星。

"小沈老师,该巡林了。"

老张的胶鞋踩在腐叶上,发出"噗嗤"的响。他肩上扛着把柴刀,刀鞘上的铜环叮当作响,惊飞了石缝里的鹪鹩。这是我来青龙山保护区的第三个月,跟着老张学认草木,辨鸟兽,记着哪片竹林里有穿山甲的洞穴,哪棵古树是红隼的巢。

"你看这青苔,"老张突然蹲下来,粗糙的手指在石壁上轻轻拂过,"比咱保护区的年纪都大。"他指给我看苔丝间的孢子囊,像缀着排芝麻粒,"这玩意儿娇贵,水多了烂,水少了枯,光照强了不行,太暗了也不行,就像咱山里的日子,得刚刚好。"

我们沿着溪涧往上走,雨丝斜斜地织着,把山雾染成淡绿色。老张的脚步很轻,说是怕惊了"山灵"——他总说青龙山是有灵性的,树会说话,石会呼吸,连青苔都记着山里的事。

走到半山腰的瀑布时,老张突然停住脚。"不对劲。"他皱着眉,往瀑布下的深潭里瞅,"以前这儿的石蛙叫声能盖过瀑布,今天咋没动静?"

潭水泛着浑浊的白,不像往常那样清透。我蹲下去掬了捧水,指尖传来异样的滑腻感,像沾了层油膜。老张的脸色沉下来,从背包里掏出个玻璃管,装了半管水,塞给我:"回去化验看看。"

下山时,雨停了。阳光穿过云隙,在青苔上投下晃动的光斑。老张的柴刀拖在地上,铜环的响声闷闷的,像他没说出口的心事。

保护区的实验室里,玻璃器皿在架子上闪着冷光。

我把水样滴在载玻片上,显微镜下立刻出现了扭曲的藻类——是蓝藻,过量繁殖的话,会让水体缺氧,鱼虾死绝。"是富营养化。"我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检测数据皱眉,总氮含量超标三倍,"上游肯定有污染源。"

老张蹲在实验室门口抽烟,烟卷的火光在阴雨天里格外醒目。"除了山脚下的红星村,没别的人家。"他往地上啐了口烟渣,"前阵子村长老马说要搞农家乐,怕是往溪里排了污水。"

我想起红星村的样子:土坯墙刷着白石灰,屋檐下挂着玉米棒子,村口的晒谷场上,孩子们追着芦花鸡跑。上次去做生态调查,老马还拉着我的手说:"小沈老师,咱村就靠这山吃口饭,可不能让人给毁了。"

傍晚时,雨又下了起来。我站在宿舍的窗前,看雨水顺着玻璃往下淌,在窗台上的青苔盆景里积成小水洼。这盆青苔是老张给我的,说是从百年老树上剥下来的,能"镇宅"。此刻它的边缘有些发黄,像营养不良的孩子。

夜里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是老张,手里举着个手电筒,光柱在雨雾里晃得厉害:"快起来,山脚下的溪水红了!"

我们打着手电往山下跑,光柱劈开雨幕,照见溪涧里飘着成片的死鱼,鳞片在灯光下泛着惨白的光。老张的声音发颤:"是农药,有人往水里倒了农药!"

跑到红星村口时,看见老马正带着村民往溪里撒石灰,白色的粉末在红水里散开,像场诡异的雪。"是后山的果园。"老马看见我们,脸涨成了猪肝色,"王老五嫌虫子多,偷偷往果树根泼了敌敌畏,下雨冲进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