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去主干道,城管查得严。也不能去太偏的地方,没人。
我想到了一个地方——“西关巷”。
那是一条很老很老的巷子,连接着一个老居民区和一个大学城。巷子很窄,汽车进不去,但每天来来往往的学生和居民特别多。
最重要的是,巷子里已经有了一些卖小吃的摊子,卖烤冷面、炸鸡柳、手抓饼的,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夜市。
有同行,才有人气。我不怕竞争。
我对自己有这个自信。
第一天出摊,我选在下午五点。
学生们快下课了,居民们也准备出来溜达了。
我把我的三轮车停在巷子中段一个空着的位置,支起我的小木牌“林记·抄手”。
然后,我点燃了炉火。
奶白色的骨汤在大锅里翻滚着,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我没吆喝。
我相信,我的汤,就是最好的吆喝。
果然,没一会儿,就有个戴眼镜的男学生被香味吸引了过来。
他探头探脑地看了看我的锅,又看了看我的招牌。
“老板,你这……卖的是馄饨?”
“是抄手。”我纠正他。馄饨和抄手,还是有区别的。皮的包法不一样,口感也不一样。
“哦哦,抄手。怎么卖啊?”
“两种。清汤的十块一碗,红油的十二。一碗十个,个大馅足。”我报出价格。
学生犹豫了一下。旁边卖炸鸡柳的,十块钱能买一大袋。
我也不催他。
这时候,一个刚下班的大叔也凑了过来,他鼻子使劲嗅了嗅:“嘿,这汤闻着可真地道!老板,给我来碗红油的!”
“好嘞!”我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从旁边装着生抄手的盘子里,用漏勺舀了十个胖乎乎的抄手,下进旁边烧开的清水锅里。
抄手在滚水里翻腾,像一群白色的小鱼。一分多钟,就全都漂了起来。
我用漏勺捞出,沥干水,放进碗里。
然后,是调味。
碗底先放一小撮我秘制的芽菜末和榨菜丁,一点点葱花,一小勺酱油,一丁点醋。
然后,舀上一大勺滚烫的奶白色骨汤,浇进去。
“哗——”
香味瞬间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最后,是最关键的一步。
我舀起一勺通红透亮的红油,连带着里面的辣椒和芝麻,淋在抄手上。
“刺啦!”
那声音,那画面,那味道,简直就是对人最原始食欲的终极挑衅。
那个还在犹豫的学生,当场就咽了下口水。
“老……老板,也给我来一碗!红油的!”
“好嘞,稍等!”
我把第一碗抄手递给大叔。
大叔找了个小马扎坐下,迫不及待地用勺子舀起一个,吹了吹,塞进嘴里。
他眼睛猛地一亮!
“唔!”他嘴里含着东西,说不出话,只能一个劲儿地冲我竖大拇指。
皮,滑嫩。入口即化。
馅,鲜美。肉香十足,带着一丝丝的嚼劲。
汤,浓郁。骨头的鲜和红油的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辣,是那种香而不燥的辣,带着一点点麻,刺激着味蕾,让人额头微微冒汗,全身的毛孔都舒张开了。
“过瘾!太过瘾了!”大叔三下五除二吃完一个,又夹起第二个。
那个学生拿到自己的那一碗,也是学着大叔的样子尝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