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雪正在打奶泡,头也不抬:"餐费58,包厢费免了,就当是给睡眠不足人士的福利。"
程朗扫码付了款,犹豫了一下:"谢谢。我...可能还会来。"
宁雪这才抬头看他,嘴角微扬:"我知道。"
就这样,程朗成了"听雨咖啡馆"的常客。一周至少有三四天,他会在这里用午餐或晚餐,有时也会在周末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工作。他发现咖啡馆的客人群体很固定——早晨是附近的居民和上班族,中午有些自由职业者,下午是学生和艺术家,晚上则常常空无一人。
直到某个周五的深夜,程朗加班到十一点,鬼使神差地又走向了咖啡馆。远远地,他看到咖啡馆门口排着一个小队伍,走近才发现是五六个衣衫褴褛的流浪者。
程朗站在不远处,犹豫着是否要过去。这时宁雪推门出来,手里端着一个大托盘,上面放着几个热气腾腾的餐盒。她微笑着将餐盒一一分发给排队的人,还亲切地询问其中一位老人的咳嗽是否好转。
程朗感到胸口一阵温热。他悄悄转身离开了,不想打扰这温馨的一幕。
第二天中午,程朗再次来到咖啡馆。宁雪像往常一样接待他,丝毫没有提及昨晚的事。程朗也没有问,但他点单时多要了一份三明治和热汤。
"在这吃还是打包?"宁雪记下订单。
"打包。"程朗顿了顿,"给...昨晚那位咳嗽的老先生。"
宁雪的手停在点单本上,抬眼看他,目光柔和:"他更喜欢番茄汤,可以换成那个吗?"
程朗点点头,感到一种奇妙的默契。
那天之后,程朗开始留意咖啡馆的夜间活动。他发现宁雪不仅为流浪者提供食物,还会让他们使用咖啡馆的洗手间,有时甚至会让特别需要休息的人在打烊后留在店内过夜。
4 心弦共鸣
三周后的一个雨夜,程朗加班到凌晨一点。雨势很大,他再次想起了那家温暖的咖啡馆。推门进去时,店里空无一人,吧台上亮着一盏小灯,却没有宁雪的身影。
"有人吗?"程朗轻声呼唤。
没有回应。正当他准备离开时,一阵若有若无的琴声从后门方向传来。程朗循声走去,推开通往后巷的小门。
雨已经小了,后巷昏暗的灯光下,宁雪坐在一个木箱上,怀中抱着一把古琴。她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长发披散,与平日里的形象截然不同。琴声哀婉悠长,在雨后的空气中格外清晰。
程朗屏住呼吸,不敢打扰。宁雪的表情专注而忧伤,指尖在琴弦上灵活跃动,奏出的旋律让程朗想起深山中的流水,孤寂而坚韧。
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夜色中,宁雪轻轻叹了口气。
"偷听别人弹琴是不礼貌的。"她突然开口,却没有抬头。
程朗一惊:"抱歉,我不是故意的..."
宁雪终于看向他,眼中没有责备,只有淡淡的疲惫:"没关系,反正也不是什么秘密。"
她小心地将古琴放回一个绣着精美花纹的布袋中,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珍宝。
"我从不知道你会弹古琴。"程朗走近几步,"很美,但听起来...很悲伤。"
宁雪微微一笑:"这是《流水》,古琴名曲。"她抚摸着琴袋,"琴是我外公的遗物,有三百多年历史了。"
程朗瞪大眼睛:"那它一定很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