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手机在我口袋里微弱地震动了一下。我像是找到了一个逃离的理由,低声说:“妈,我先去做饭。”

躲进厨房,关上门,狭小空间里油烟机的轰鸣声暂时隔绝了外面客厅的低气压。我靠在冰冷的瓷砖上,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要把胸口的郁结都排出去,但只是徒劳。从牛仔裤口袋里摸出那震动源,是我的备用手机,一个屏幕边角碎裂的旧款智能机。

屏幕亮了,是一条微信消息提醒。

“[匿名客户007]:小晚设计师,[都市花园]C栋1801的设计方案初稿看到了吗?整体感觉非常好!尤其是客厅与餐厅的开放式处理和色彩搭配,业主非常认可!我们希望能尽快推进深化部分,关于细节调整,主要集中在……”

后面跟着几条具体的要求和建议。我的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设计师”三个字,心脏骤然失序,像擂鼓般在胸腔里剧烈地撞击起来,带着一种隐秘的、近乎恐慌的兴奋。

我的指尖有些颤抖,悬在键盘上方。小晚设计师。

这五个字像是一簇微弱的,带着刺的火焰,灼烧着我的指腹,却奇异地驱散了厨房的一丝寒意,给我冻僵的心脏注入了一丝丝温热的、令人心悸的活气。

没有人知道,在无数个李浩应酬晚归、在婆婆喋喋不休抱怨的深夜,在刷完油腻腻的锅碗瓢盆、熨平每一件需要整洁的衬衫之后,当这个家彻底陷入沉寂,我才会悄悄拿出这个早已被淘汰、快被遗忘的手机。它像一个见不得光的秘密堡垒,连接着网络世界的另一端。

我在一个极不起眼的兼职设计平台上注册了一个账号,名字就叫“小晚”。没有真实信息,没有任何照片,只有几张偷拍的角度刁钻、模糊处理的我们家某几个角落稍显顺眼的布置照片作为所谓的“作品集”。我用那些深夜偷学来的、从图书馆借来的过期室内设计杂志,从各大视频网站免费教程里囫囵吞下的片段知识,还有……一点点或许连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对生活美感本能的渴望,试着去解读别人的设计需求,帮他们参考配色,甚至尝试着绘制粗糙的布局图。

起初只是几十、上百块的简单咨询费。磕磕绊绊,错误百出,被嫌弃、被拒绝是常有的事。可每一次平台账户里那微薄到可怜的数字增长,都像是荒野里艰难生长出的一根小草,倔强地顶着石头缝隙钻出来,带来一丝近乎卑微的满足感——那是属于苏晚的价值感。 它微弱,但真实存在。

而现在,这个匿名客户对我第一次完整的小户型设计方案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愿意继续合作进行收费的深化设计。报价不高,两千块。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笔“巨款”。

“好,收到。” 指尖终于落下,屏幕上跳出这两个字。发送成功。指尖的颤抖没有停止,反而像电流般蔓延到手臂。

就在这时,厨房门被“哐”地一声推开。婆婆站在门口,眉头拧成疙瘩:“站这发什么呆?闻不见味儿啊!锅都要糊了!”

一股焦糊味瞬间钻进鼻腔。我如梦初醒,手忙脚乱地转头去看灶台。炒锅里的青菜边缘已经焦黑,发出滋滋的哀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