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书了,穿成了古言小说里的路人小老板。
我从小穷疯了,一心想赚钱。
看着被打骂出来的女主,我给她救了,教她赚钱。
后来原著中救她于水火之中的男主来了。
她打死都不走,并扬言
「男人只会影响我赚钱的速度。」
1.
穿书这一年,我活得比上辈子还像个陀螺。
没有系统金手指,没有先知剧情的外挂。
毕竟连自己是哪个路人甲都记不清。
全靠上辈子摆地摊练出的嗅觉在这陌生朝代刨食。
上辈子我很穷,一直勤工俭学养活自己。
什么赚钱的法子都试过,后来也小成功了一把。
依稀记得那天晚上,我来了兴趣打开了一本古言小说。
女主叫戚颜,一直不受待见被家人嫌弃,从小就是打大的。
后面被陷害赶了出去。
然后就是俗套的拯救情节。
男主关泽鸣看她可怜给带回了府,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两人走到了一起。
关泽鸣最终把欺负女主的人全部报复了一遍。
我回忆了全部剧情,也没找到和我有关的大致剧情。
这不由得让我松了一口气
2.
我在这本书里是个孤儿不说,长这么大手里就没存下过几两银子。
穷!
没想到来了这我依旧摆脱不了穷。
我仔细研究了最容易挣钱的几条路。
无非就是吃、用、玩。
原主有间铺子,破的不行。
不仅门板缺了块角,货架上只有半袋受潮的绿豆和几捆干柴,账本翻开全是赤字。
没办法,不了解现在的状况也不知道啥挣钱,只能选了最尽民意,最不容易亏的一个点子。
我花了三个月把铺子改成「便民社」。
穿书这一年,我几乎把「便民社」当成了自己的命。
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先去后巷的水井打水,把铺子前的青石板擦得能照见人影。
门板缺的那角用厚木板钉了块补丁,我嫌难看,找了些碎布头拼了朵歪歪扭扭的桃花缝上去,倒成了这条街独一份的景致。
最初那三个月最难熬。
原主留下的半袋受潮绿豆,我筛出还能吃的。
混着粗粮磨成粉,做成最便宜的杂粮饼子,揣在怀里走街串巷地卖。
嗓子喊哑了就含块冰,脚磨出泡了就用布裹紧,晚上回来还要对着那本赤字账本发呆。
后来慢慢的才琢磨出「便民社」的路子,才算摸着点门道。
3.
收旧物时,我发现大户人家扔的旧丝绸虽有破损,料子却极好。
试着剪了些完好的边角,让隔壁会绣花的阿婆绣上简单的花样,做成荷包卖给书生,竟比卖针头线脑赚得多。
帮人代写家书也有诀窍。
识字的先生嫌麻烦,不愿接这种几文钱的活。
我就自己练了手还算工整的字,写家书时特意多问几句家常。
把「安好」写成「前日见巷口的石榴红了,想是您院里的也该结果了」。
街坊们觉得贴心,转头就把亲戚邻居都介绍来。
最得意的是代买生意。
城里绸缎庄的新花样三天一换,乡下的妇人赶不及来赶市。
我就每周去城里转一圈,把新到的料子、时兴的绒花画成小图,贴在铺子墙上。
付一文钱就能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