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三个月,我就赚得盆满钵满,不仅把原主漏风的土坯房换成了宽敞的砖瓦房,还成了城里小有名气的“楚女士”。
看着手里的银子,我忍不住笑了。
原主的窝囊日子彻底翻篇了,接下来,该轮到我在这女尊世界,活出个人样来!
7
手里有了写小说赚来的第一桶金,我没有安于现状。
写小说虽能盈利,但创作需要时间,且收入依赖新书热度。
想要让事业更稳固,得再开辟一条路子。
时已入深秋,寒风渐起。
我裹紧衣衫走在街上,观察着城里的餐饮情况。
这里的食客都偏爱热乎吃食,可街上多是包子铺、面馆这类常规摊位,少见能让人围坐取暖、吃得尽兴的馆子。
我忽然想起现代的海底捞。
无论寒冬酷暑,总能靠热辣的锅底和贴心服务吸引顾客,若是把这模式搬到女尊世界,说不定能成。
"就开个火锅店!"
我一拍大腿,当即决定。
说做就做。
我先在城中心选了个临街的铺子,这里人流量大,又挨着文人聚集的书坊街,既能吸引普通街坊,也能招揽爱尝鲜的书生。
铺子原是个倒闭的茶楼,两层结构,正好改造成火锅店。
装修时,我特意嘱咐工匠留出足够的雅间,又在大堂摆上炭盆,保证进店就有暖意。
我还命人打造了特制的铜锅,中间加炭火,四周是汤槽,完美复刻了老北京涮羊肉的锅具。
"东家,这锅子真稀奇,我打铁二十年从没见过这样的。"
铁匠老张摸着新打造的铜锅啧啧称奇。
我神秘一笑:"等开业你就知道妙用了。"
食材上,除了常见的牛羊肉片,我还特意联系城郊农户,定制了豆腐、宽粉等适合涮煮的食材,甚至模仿现代做了简易的蘸料台,让顾客能按自己口味调配芝麻酱、辣椒油和蒜泥。
最关键的还是锅底。
我试验了十几种配方,终于调出一款香辣适中的红油锅底,又准备了清汤锅给不吃辣的客人选择。
"东家,您尝尝这个味道如何?"厨娘李嫂端上新熬的锅底。
我舀了一勺,红亮的汤底在舌尖绽放出麻辣鲜香,花椒的麻与辣椒的辣完美融合,后味还有股淡淡的中药香。
这味道,放在现代也绝对能打!
“就是这个味!"我兴奋地拍桌,"李嫂,记住这个配方,以后就按这个来。"
更关键的是服务。
我招了几个手脚麻利、嘴甜的小伙计,定下"主动添汤、帮剥虾壳、随叫随到"的规矩,还在门口备了热茶水和暖手炉,让等座的客人不着急。
开业前三天,我还搞了"吃火锅送小菜"的活动,吸引街坊来尝鲜。
万事俱备,我给店铺起了个雅致的名字——"沸雪居",取"红汤沸如雪"之意。
开业当天,我特意请了城里最有名的舞狮队来助兴。
铜锣一响,红绸落下,"沸雪居"三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新店开业,前三天八折优惠!"我站在门口吆喝。
起初路人只是好奇观望,直到第一个胆大的书生带着同伴走进店内。
"诸位客官想吃什么锅底?"
我亲自上前招呼。
"这...这是什么吃法?"书生看着桌上的铜锅,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