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沈仲山将林如海的信递给儿子,叹道:“你林伯父的意思,你都明白了?”

沈砚之看完信,眉头微蹙,看向黛玉的眼神多了几分怜惜:“请姑娘放心,沈府定会依伯父遗愿,护姑娘周全。” 他顿了顿,补充道,“父亲已在西厢收拾好院子,姑娘若不嫌弃,便先住下吧。”

西厢的院子种着不少芭蕉,像极了潇湘馆的景致。紫鹃替黛玉铺床时,忍不住念叨:“这沈二公子看着倒面善,不像荣国府那些人,满眼都是算计。”

黛玉坐在窗前翻书,耳尖却有些发烫。方才沈砚之送她过来时,特意指着廊下的一株玉兰说:“这是扬州的品种,姑娘若是喜欢,我让人多移几株来。” 他怎么知道自己喜欢玉兰?

正思忖间,沈砚之提着个食盒进来了。“听闻姑娘不喜油腻,让厨房做了些江南的点心。” 他将食盒里的翡翠烧卖、松子糕一一摆出来,“还有碧梗粥,是照着扬州的法子熬的。”

黛玉看着那些熟悉的吃食,眼眶忽然一热。在荣国府住了这么久,竟没人记得她爱吃什么,倒是这位只见过几面的沈公子,如此细心。

“多谢沈公子。” 她拿起一块松子糕,入口便是熟悉的清甜,像回到了扬州的春天。

沈砚之坐在对面,看着她小口吃东西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穿越到这个世界十五年,他无数次在书里、在梦里想象过黛玉的模样,如今真人就在眼前,比所有想象都要动人。那双含露的眼眸,蹙起的眉头,连吃东西时微微颤动的睫毛,都像画里走出来的一般。

“姑娘在荣国府…… 还好吗?” 他斟酌着开口,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黛玉的动作顿了顿,轻声道:“还好。” 只是那声 “还好” 里的苦涩,瞒不过沈砚之的耳朵。

他放下茶杯,语气忽然变得郑重:“林伯父的信里,提到了婚约之事。姑娘若是愿意,我沈砚之此生定当护你周全,绝不让你受半分委屈。”

黛玉手里的松子糕差点掉在桌上,脸颊瞬间红透了。她抬起头,撞进沈砚之认真的眼眸里,那里没有同情,没有算计,只有满满的真诚,像扬州清澈的湖水。

“我……” 她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心跳得飞快,像揣了只乱撞的小鹿。

沈砚之见状,温和地笑了:“姑娘不必急着答复,先安心住下。等你想清楚了,再告诉我也不迟。” 他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时忽然回头,“对了,姑娘若是闷得慌,我院里新得了几本宋版的诗集,姑娘可以过来看看。”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黛玉摸了摸发烫的脸颊,心里那片荒芜的角落,似乎有嫩芽在悄悄萌发。

第三章 诗画传情

沈府的日子平静而温暖。沈仲山夫妇待黛玉如亲女,府里的下人也恭敬有礼,再没有荣国府那些明里暗里的算计。黛玉的气色渐渐好了起来,连咳嗽都少了许多。

她常去沈砚之的书房看书。他的书房很大,靠窗摆着张画案,上面总摊着未完成的画。有时是江南的烟雨,有时是庭院的玉兰,偶尔也画几竿修竹,笔触间竟有几分她的风骨。

“沈公子也爱画画?” 这天,黛玉看着他画一幅《寒江独钓图》,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