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愣住。

游历列国?跟孔子一起?

那不就是《史记·孔子世家》里的剧情吗?

我一个现代人,要亲身经历“困于陈蔡”“厄于匡人”“见南子”这些名场面?

我心跳加速。

可就在这时,仓库外传来一声尖叫。

“不好了!粮仓起火了!”

我冲出去一看,火光冲天。

不是意外。

是那群武士放的。

他们想毁掉证据,逼我们交粮。

我怒火中烧。

这哪是征粮?这是抢劫!

我转身冲进火场,抢出几卷最关键的竹简。

孔子也跟着进来,满脸烟灰。

“这些是《尚书》残卷!”他喊道,“绝不能毁!”

我抱着竹简往外跑,突然脚下一滑,被一根烧断的横梁砸中脑袋。

眼前一黑。

再睁眼时,我躺在一张草席上,头顶是星空。

孔子坐在我旁边,手里拿着一碗药。

“你醒了。”

我嗓子干得冒烟:“火……灭了?”

“灭了。但损失惨重。”他叹道,“三百卷典籍,只剩五十。”

我心痛如绞。

这些可都是中华文明的火种啊!

“仲尼兄,”我艰难坐起,“我们得做点什么。”

他看着我:“你指什么?”

我深吸一口气:“我们得把知识……记录下来,传播出去。不能只靠竹简。”

他不解:“不靠竹简,靠什么?”

我笑了:“靠人。”

“我教你一种方法——口述传承,配合记忆术,再用简单符号记录要点。等将来有条件,再誊抄成书。”

他眼睛一亮:“你是说,让弟子们背下来?”

“不止背,还要理解。”我说,“知识不是死的,是活的。”

他沉思片刻,忽然起身:“来,我教你一首诗,你试着用你的方法记下。”

他吟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一听,乐了。

这不是《诗经》开篇吗?

我立刻用“记忆宫殿法”——把“雎鸠”想象成两只戴眼镜的鸟在谈恋爱,“河之洲”是河中央的图书馆,“淑女”是穿汉服的学霸,“君子”是我自己。

三遍就记住了。

我复述一遍,一字不差。

孔子震惊了。

“你……竟过目不忘?”

我谦虚道:“不是过目,是过耳不忘。”

他激动得站起来:“若人人如此,何愁大道不传!”

我心想:你不知道后世学生背《滕王阁序》能背到吐吗?

但我知道,我可能已经改变了历史。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

一队车马驶来,领头的是个年轻贵族,穿着华服,眼神傲慢。

“孔丘!”他高声喊,“国君召你入朝,商议礼制改革!”

孔子一愣,随即大喜:“终于……有人听我言了!”

我却注意到,那贵族腰间佩剑上,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像是一条蛇缠绕着权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