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昨天我的教授说你的诗是无病呻吟。"沈昭脱口而出,随即后悔自己的直白。

出乎意料的是,林暮笑了:"陈明教授?我认识他。他的《完美构图》摄影展堪称'光的暴政'最佳范例。"

沈昭惊讶于林暮对陈教授的了解,更惊讶于他精准的批评——陈教授确实以追求极致构图和光线控制闻名,他的作品完美得几乎不真实。

"你不怕得罪艺术界的权威?"沈昭半开玩笑地问。

林暮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真正的艺术应该打破权威,而不是迎合它。"他走近沈昭,"你的照片里有种东西,是陈教授永远不会理解的——不完美的真实。"

沈昭感到一阵电流般的震颤穿过全身。没有人,包括她自己,曾经这样定义过她的摄影风格。她一直以为那些被导师否定的照片只是不够好,却从未想过它们可能只是不符合某种既定标准。

"来,"林暮拉起她的手,带到厂房的一个角落,"我有个东西给你看。"

角落里放着一个老式暗房放大机,旁边是几个化学药剂盘。沈昭惊讶地看着这套设备——在数码摄影普及的时代,传统暗房已经很少见了。

"你会冲洗胶片?"

"偶尔。"林暮从口袋里掏出一卷胶卷,"这是我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未冲洗胶片,估计有几十年历史了。想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吗?"

沈昭点头,兴奋得像收到圣诞礼物的孩子。接下来的两小时里,他们在暗房的红光下冲洗胶片,看着一张张影像在显影液中慢慢浮现——大多数照片已经损坏,只有少数几张还能辨认:一个女人的背影,一片模糊的树林,一扇半开的窗户...

当最后一张照片显现时,沈昭倒吸一口冷气——那是一片雪地,上面有一行孤独的脚印,与她在林暮相册中看到的《雪证》参考图惊人地相似。"这...太不可思议了。"沈昭盯着照片,声音发颤。

林暮在红光中注视着她,轻声背诵起《雪证》:"'最纯净的占有

是忍住不刻下名字,看它在掌心死去时依然保持,陌生的完整'。"

暗房的红光给一切蒙上一层梦幻的色彩,沈昭感到时间仿佛静止了。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空间里,只有影像慢慢浮现的魔法和林暮低沉的声音。

"你是怎么想到这些诗的?"沈昭忍不住问道,"它们像是...来自另一个维度。"

林暮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它们来自所有我无法直接表达的情感。就像..."他寻找着比喻,"就像你通过镜头看到的世界,比肉眼看到的更真实。"

沈昭突然意识到,在这个数码时代坚持使用胶片相机的自己,和在诗歌边缘徘徊的林暮,其实在做同样的事情——试图抓住那些即将消失的真实。

离开废弃工厂时,天已经黑了。林暮坚持送沈昭回学校,两人并肩走在夜色中,影子在路灯下时而分离时而重叠。

"下周我的摄影期中作业要交稿了。"沈昭突然说,"陈教授肯定不会喜欢我拍的东西。"

"那就拍他看不懂的。"林暮的回答简单直接,"艺术的价值不在于被理解,而在于真实。"

沈昭笑了:"你说话总是像在念诗。"

"那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诗,只是大多数人选择读散文。"林暮停下脚步,他们已经到达校门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