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二章 乞丐的盘算

高烧退了后,李明跟着这群乞丐混了三天。他才知道豁牙汉子叫王二,竹竿青年是赵小六,还有两个半大孩子,狗蛋和丫蛋,是兄妹俩。他们白天在街市上游荡,捡些别人不要的菜叶,运气好能讨到半个馒头,晚上就挤在这破庙里。

这天傍晚,王二揣着块啃得只剩皮的麦饼回来,往地上一坐就叹气:“今儿个东市的张屠户翻脸了,连骨头渣子都不给了,再这么下去,咱都得饿肚子。”

赵小六啃着块干硬的窝头,含糊道:“要不……去西市碰碰运气?听说那儿胡人多,出手大方。”

“大方个屁,” 王二啐了口,“上次狗蛋去讨钱,被那胡商踹了一脚,现在腿还青着呢。”

李明蹲在角落,看着他们愁眉苦脸,脑子里却在翻腾。他前世是个吃货,最爱校门口的烧烤摊,孜然辣椒一撒,能香半条街。唐朝虽然没有孜然,但他记得历史课上说过,胡椒在唐朝是贵物,还有茱萸、花椒,说不定能凑出类似的味道。

“我有个主意。” 他突然开口。

王二和赵小六都转头看他。这几天李明话不多,他们只当他还没从“大病”里缓过来。

“咱别讨了,” 李明咽了口唾沫,“咱做点买卖。”

“买卖?” 王二嗤笑,“咱啥都没有,做个屁的买卖。”

“有手就行。” 李明指着墙角堆着的破陶罐,“找几个结实点的,再弄点柴火,去城外挖点黏土糊个炉子,咱烤东西卖。”

“烤啥?” 赵小六眼睛亮了些。

“啥都能烤。” 李明说,“去市场捡些别人不要的碎肉,比如猪下水、鸡架子,还有卖不掉的野菜、土豆,洗干净了串起来烤,肯定有人买。”

王二皱着眉:“谁会买乞丐烤的东西?再说了,调料咋办?”

“调料我来想办法。” 李明拍了拍胸脯。他记得上次路过杂货铺,看到有卖花椒和茱萸的,虽然贵,但少买一点总能凑够。至于别人嫌脏,他可以让大家把脸洗干净,找块破布当围裙,看着利索点。

“要是赔了呢?” 王二还是犹豫。

“赔了就继续讨饭呗,” 李明豁出去了,“总比现在饿肚子强。”

狗蛋和丫蛋扒着草堆,怯生生地看着他们。丫蛋小声说:“我……我会拾柴火,我帮你们。”

王二盯着李明看了半晌,突然一拍大腿:“成!就按你说的试试!反正烂命一条,还能比现在更糟?”

第三章 土炉与签子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王二揣着他们几个凑的二十文钱——那是这半个月讨来的全部家当——去杂货铺买调料。赵小六带着狗蛋去城外挖黏土,李明则在城里转悠,捡别人扔的破陶罐,又找到个废弃的木架子,好歹能当摆摊的桌子。

最难弄的是签子。没有铁签子,总不能用手抓着烤。李明正发愁,看见个卖糖葫芦的老汉,那糖葫芦串在削尖的竹签上。他眼睛一亮,跑去跟老汉讨了些人家不用的短竹签,又找了块磨石,把竹签头磨得光滑些。

中午的时候,赵小六和狗蛋背着一筐黏土回来,脸上手上全是泥。“李哥,你看这土行不?” 赵小六献宝似的捧起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