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捏了捏,黏土很黏,掺点碎草就能定型。他指挥着大家和泥,用破陶罐当模子,外面糊上厚厚的黏土,做成个下粗上细的炉子,底下留个添柴的口,顶上挖个圆洞放烤架。
等王二回来,手里攥着个小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些暗红色的花椒粒和茱萸,还有一小撮盐。“妈的,就这点玩意儿,花了十五文。” 王二肉疼得直咧嘴。
“值。” 李明接过纸包,小心翼翼地收起来。
傍晚时分,炉子在太阳底下晒得半干,赵小六捡来的柴火堆了半墙。王二不知从哪儿弄来半副猪肠子和几个鸡头,还有一把蔫了的韭菜。“跟张屠户好说歹说,才要到这些,没花钱。” 他得意地扬了扬下巴。
李明把猪肠子翻过来,用清水反复洗,直到闻不到臭味,又把鸡头剁成两半,韭菜洗干净切段。他让赵小六生起火,把炉子烧得热乎乎的,然后用竹签把食材串起来。
没有油刷,他就找了块干净的破布,蘸着点猪油——那是王二藏着的宝贝,平时舍不得吃——在烤架上擦了擦。第一批串上了架,火苗舔着签子,肉香慢慢飘出来。
李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王二和赵小六也凑过来看,连狗蛋和丫蛋都瞪大了眼睛。他等肉烤得半熟,撒上点盐,又捏了几颗花椒和茱萸,在石头上砸成碎末,小心翼翼地撒上去。
“闻着……还行?” 赵小六吸了吸鼻子。
李明拿起一串烤韭菜,吹了吹,咬了一口。有点淡,花椒的麻和茱萸的辣混在一起,算不上多香,但比干啃窝头强多了。“能吃,” 他点点头,“明天出摊!”
第四章 第一笔生意
第二天一早,他们把晒干的炉子搬到西市口的街角。这里离胡商聚集的地方不远,又挨着平民百姓常走的路。李明让王二和赵小六把脸洗干净,找了块相对整齐的破布当桌布,把串好的肉串、菜串摆上去,自己则守着炉子添柴。
刚开始,没人过来。路过的人要么匆匆走过,要么用嫌弃的眼神瞥他们一眼。王二蹲在地上,吧嗒吧嗒抽烟,赵小六也没精打采的。
“要不……还是去讨吧?” 王二低声说。
李明没说话,只是往炉子里添了把柴。火苗窜起来,肉香随着烟飘出去,比昨天更浓了些。他心里也打鼓,难道这唐朝人不吃这一套?
就在这时,一个背着柴火的老汉停下来,抽了抽鼻子:“你们这是……卖啥呢?”
“烤串!” 李明赶紧站起来,“大爷,尝尝?一串肉的两文,菜的一文。”
老汉眯着眼看了看烤架上滋滋冒油的鸡头,又看了看李明他们虽然破旧但还算干净的衣裳,犹豫了一下:“给我来串鸡头。”
王二一下子站起来,手忙脚乱地递过一串烤好的鸡头。老汉接过,吹了吹,咬了一口,眼睛突然亮了:“嘿,这味儿……有点意思!”
鸡头烤得外焦里嫩,花椒的麻和茱萸的辣渗进肉里,比他平时吃的炖鸡多了点烟火气。老汉三两口吃完,又掏出两文钱:“再来一串!”
这一下,总算有人注意到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妇人走过来,好奇地问:“这能给孩子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