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终于,在一个飘着细雨的清晨,当李力再次调整好脑电波捕捉仪器,将一枚特制的纳米芯片植入实验鼠的大脑时,奇迹发生了。这只曾经被切除了部分海马体(大脑中负责记忆的区域)的实验鼠,在芯片的作用下,竟然准确地找到了迷宫中隐藏的食物——那是它在失忆前才学会的技能。李力激动得浑身颤抖,他反复进行实验,一次又一次地验证着这个结果,直到确认无误后,他才敢相信,自己真的突破了这项技术。他将这项技术命名为“意识唤醒”,通过一枚特制的电脑芯片,能够精准地捕捉并记录大脑中的记忆信号,然后将其植入到新的躯体中,让那些原本会消失的记忆得以延续。

当李力公布这项成果时,整个世界都沸腾了。支持者们欢呼雀跃,认为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突破之一,它不仅能让“重生”变得有意义,更能让那些珍贵的记忆永远流传下去。历史学家们期待着能复活古代的智者,从他们的记忆中挖掘出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相;艺术家们希望能保存下创作时的灵感火花,让那些不朽的作品背后的故事得以延续;普通人则幻想着能将自己与亲人相处的点滴记忆永远留住,即使在“重生”后,也能记得那些温暖的瞬间。

然而,反对的声音同样汹涌。伦理学家们指出,记忆的复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当一个人的记忆可以被随意移植,那么个体的独特性将不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混乱。宗教人士则认为,这是在挑战神的权威,生命的轮回与记忆的消逝都是自然的法则,人为地干预只会带来灾难。更有人担心,这项技术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通过篡改记忆来控制他人,或者制造出拥有虚假记忆的“傀儡”。

在一次激烈的辩论会上,当反对者们指责李力的研究是在打开潘多拉魔盒时,李力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台下的众人,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人类如果没有记忆,或许连自己的父母都会忘记,连最爱的人也会忘掉。”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激起了涟漪。是啊,如果没有记忆,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谁?如何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回味爱人的温柔呵护?那些构成我们生命意义的情感与羁绊,不都寄托在记忆之中吗?

李力的这番话让许多人陷入了沉思,而游乐乐就是其中之一。游乐乐是一名宠物医院的医生,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打交道,给它们看病、打针、包扎伤口。她的性格温柔而细腻,总能从那些毛茸茸的小家伙眼中读懂它们的痛苦与快乐。她与李力的相识,正是源于一场关于科学与生命的讨论。

那是在一个周末的宠物领养活动上,李力作为特邀嘉宾,分享着科技如何改善动物福利的话题。他提到了利用3D打印技术为受伤的动物制作假肢,提到了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治疗某些先天性的动物疾病。游乐乐听得很认真,在提问环节,她轻声问道:“李教授,科技确实能帮助它们恢复健康,但您觉得,对于动物来说,那些与主人相处的记忆,是不是比健康的身体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