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转身离开。
李桂兰望着他背影,心里一阵慌乱。那孩子一向直肠子,他若真去揭穿建国,亲戚们会怎么看?那样,建国的脸可就彻底没了……
她攥着衣角,心口发闷。
夜色更深,风吹得窗户轻轻作响,像是在提醒她:亲情与尊严之间,她只能选一样。
可她忽然又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承诺——“等我老了,有儿子在,我就不怕。”
如今,她怕的,却正是那个儿子。
3
初五这天,村里老习惯,要去宗祠里拜祖。拜完祖,几家亲戚一块儿在堂屋里摆了酒席。
桌上热闹非凡,鸡鸭鱼肉端上来,杯盏交错,笑声不断。
张建国穿着体面的呢子大衣,笑容殷勤,仿佛自己就是这场酒席的主角。他斟满一杯酒,高声说道:
“妈,这杯酒,我敬您!这一年多亏您帮衬照看孩子,要不我和红梅可真忙不过来。”
说着,他双手递上酒杯,姿态谦恭。
周围人一看,立刻跟着起哄。
“建国还是有孝心的!”
“就是啊,现在能这么敬老的人不多啦。”
李桂兰被推搡着站起来,接过那杯酒,双手发抖。她抿了一口,喉咙火辣辣的,心却凉得透骨。
就在这时,张建国夹起一块带着大油的猪皮,笑呵呵放进母亲碗里。
“妈,您牙不好,吃这个最合适。”
说完,他自己却挑起一块鲜嫩的鸡腿,啃得满嘴流油。
母亲低着头,盯着碗里那坨冷掉的油皮,脸上挂着僵硬的笑。
周围人又笑声四起:“孝顺啊,知道给娘夹菜。”
只有一个人没笑。
张晓东坐在角落,手里攥着筷子,指节泛白。
他死死盯着那只鸡腿——那才是姥姥最爱吃的。可在张建国手里,却成了炫耀的道具。
酒过三巡,张建国开始借机显摆,把母亲这些年帮他带孩子、干家务的话说得天花乱坠,一边说,一边又夹了几块带筋的肉塞给母亲。
母亲低头默默咀嚼,谁也看不见她眼里的湿润。
张晓东再也忍不住了,手猛地拍在桌上,吓得众人酒杯一抖。
“孝顺?你们知道什么叫孝顺吗?”他声音冷冽,带着压不住的怒火,“自己大口吃肉,给姥姥油皮筋头,叫孝顺?你们还真信这套?”
全场一片死寂。
有人讪讪笑:“孩子说话冲,别当真。”
刘红梅脸色当场拉下,冷声反驳:“晓东,你再闹事信不信我把你撵出去!你懂什么叫当家的辛苦吗?你舅舅供吃供住,还不够?你还要他怎样?”
张建国也脸色发青,却强撑着笑:“孩子胡闹,不懂事。”
张晓东冷笑一声:“不懂事?我看清楚得很!真正的孝顺,不是做样子给人看。”
他的声音如利刃一般划破空气。
李桂兰脸色苍白,手里攥着筷子,几乎要掉下去。她想开口,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亲戚们面面相觑,气氛僵得透不过气。
这顿酒席,热闹全被打碎,变成一场尴尬的角力。
夜里回家,李桂兰独自坐在屋里,浑身发抖。
她明白晓东说的是实话,可那些亲戚的眼神,让她觉得自己像被剥光了遮羞布。
“晓东啊,你这是害舅舅。”她哽咽着对外甥说,“你越是揭穿他,他越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