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屋子里热气翻腾,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
这是李桂兰一年中最盼的日子,儿子张建国一家回村过年,亲戚也都来了。
张建国夹起一块油光发亮的排骨,先自己啃得满嘴流油,等吐出干净的骨头,他转头笑眯眯地放进母亲碗里。
“妈,这是我特意留给您的,您最爱吃的排骨。”
话音一落,满桌人纷纷点头夸赞。
“哎呀,建国还是孝顺,连吃肉都想着娘。”
“就是啊,现在的年轻人谁还有这份心?”
李桂兰盯着碗里那根带着齿痕的骨头,手指颤了颤,脸上勉强扯出笑。她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妈,您快尝尝。”张建国再度催促,眼神中闪过一丝炫耀。
“舅舅,这叫孝顺?”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热闹。
外甥张晓东脸色阴沉,盯着那根骨头,声音不大,却足够让全桌安静下来。
“自己吃肉,把啃剩的骨头给姥姥,你这是喂狗呢,还是孝顺呢?”
气氛骤然凝固。
刘红梅脸色一变,立刻冷声呵斥:“晓东!你怎么跟长辈说话的?懂不懂礼貌?”
张建国尴尬地咳嗽一声,硬挤出笑:“孩子小,不懂事,乱说话呢。”
“我不小了。”张晓东目光锋利,冷冷地盯着舅舅,“我看得清清楚楚。”
李桂兰心里一阵酸楚,手指紧紧攥住筷子。她想护着儿子,可那碗里的骨头,赤裸裸提醒着她: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连点真心都舍不得。
桌上的热气,忽然变得呛人。
2
夜深了,院子里安静下来。
亲戚们散去,笑声和喧嚣都只剩下回声。李桂兰一个人坐在灶台旁,面前那只碗还没收走,里面静静躺着那根啃得干干净净的骨头。
她盯着骨头看了很久,眼眶一点点湿润。
年轻时候的画面忽然闯进脑海。
她记得,自己二十岁不到就嫁进张家,挑水种地,风里雨里都是一双手硬撑着。为了让儿子能上学,她宁可自己一连几个月只啃咸菜窝窝头。那会儿,建国小小一只,常常扒在她膝盖上说:“娘,等我长大了,一定天天给你买肉吃!”
她当时笑着,摸着孩子的头,觉得那就是自己活着的希望。
可如今,肉倒是吃上了,只是……她得到的,只是一根带齿痕的骨头。
“妈,您别往心里去。”背后传来声音。
李桂兰回头,看见外甥张晓东靠在门框,眼神透着愤怒。
“晓东,舅舅他不是有意的。”她急忙擦眼泪,强挤出笑。
“不是有意?他自己啃过的骨头往您碗里塞,还装模作样说孝顺?这是故意侮辱您!”张晓东声音压低,却忍不住颤抖。
李桂兰摇摇头:“他是你舅舅,过年了,不要惹矛盾。”
“可是姥姥,您不心疼自己吗?”晓东的拳头攥紧,眼神锋锐,“他就是仗着您舍不得撕破脸!”
李桂兰沉默。她当然心疼,可她更怕——怕儿子在亲戚面前丢脸,怕自己成为建国的“累赘”,怕一旦挑明,从此亲情再无回旋。
“晓东,别说了。以后别在众人面前顶撞舅舅。”她终于低声开口。
晓东死死盯着她,眼底是滚烫的委屈和愤怒。
“好。我不说。但我会做。”